睛的拼音是jīng。
詳細解釋:
(1)形聲。從目,青聲。本義:眼珠。
(2)同本義。
雖達視猶不能見其睛。——《淮南子主術》
(3)又如:定睛壹看;畫龍點睛;火眼金睛。
(4)眼睛。
那行者睜睛看處,真個的背在身上。——《西遊記》
偷睛斜望,春光只隔流蘇帳。——(明)陸采《明珠記》
(5)視力。
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靈樞經》
睛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
睛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玉篇》目珠子也。《靈樞經》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管輅曰》人眼有方睛者多壽。《吳誌孫皓傳》歸命侯橫睛逆視。《韓愈月蝕詩》念此日月者,為天之眼睛。《師曠禽經》鵁鶄,睛交而孕。
又雙睛,鳥名。《拾遺記》堯時秪支國獻重明鳥,壹名雙睛。能逐猛獸,使羣惡不為害。今人元旦或刻木鑄金或晝雞牖上,卽其遺像。
又《廣韻》《正韻》七靜切《集韻》《韻會》此靜切,音請。《字林》眳睛,不悅目貌。
又《集韻》疾郢切,音穽。與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