袆的讀音是:huī。袆的意思是:王後的祭服,衣上有野雞的圖紋。
袆,漢語三級字 ,讀作袆(huī),指古代王後的祭服。根據古代禮制,王後在進行祭祀儀式時會穿著特定的服飾,這就是被稱為 "袆" 的祭服。
袆的筆順:點、橫撇/橫鉤、豎、撇、點 、橫、橫、橫折鉤、豎。
袆的出處:"袆"這個字是壹個漢字,它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袆是古代壹種用來包裹衣物的布料。在古代,人們使用袆來制作衣物、被褥等物品。袆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紡織技術和服飾文化。
袆字取名忌諱:
1、袆字五行屬性為木,根據五行木克土的原理,袆字取名忌諱用五行屬土的字取名。
2、袆字取名忌諱與同韻母ui或同聲調陰平的字起名,這樣讀起拗口,沒有節奏感。
3、袆字取名忌諱與先祖長輩同字,如果先祖名字中帶有袆字,晚輩忌諱用袆字取名。
袆字造句
1、我在市場上買了壹塊袆,準備用它來制作壹件漂亮的衣服。
2、他在長安曾和同學處弘袆等相約西遊:但處壹未能成行,弘袆亦至寧而中止。
3、那是魏晉時期貴族必備的衣飾。女子把袆發展成圍裙。
4、後來費袆身死,姜維因為取的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5、母親家族先人玄奘俗姓陳,本名袆,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猴氏縣。
6、孔袆又站起慢慢扶起了他,明白,自己順理成章接任沈陽的位置,關臨南應該也是接了他父親的官位,成為了國師從。
7、玄裝沒出家之前是姓陳的,祖上曾是東漢時期,唐朝公元600年,玄奘降世了,他出生在個小山村裏,原來的名字叫陳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