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單元單元分析
本組課文以"走遍千山萬水"為主題,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壹單元教案。它雖然是選取有關山水景物的文章來組織單元,但實際上暗含著圍繞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來編排,比如按照壹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還要了解排比句式並學習運用,體會優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壹組課文語言優美,易於朗讀背誦,在誦讀中體會山水景物之美。
《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憶江南》都是名家寫大好河山的,畫面感強,有拓展的空間。《獨坐敬亭山》中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既寫眼前之景,又抒發了孤獨之感: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寂寥的長空有壹片白雲,卻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厭棄詩人遠離而去。"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壹個"靜寂"的境界;在飄忽的白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這兩句詩中"動"中有"靜"。無論是"靜"與"動",都烘托了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遊覽靜觀之久,表現出他"獨坐"時孤寂的情景,也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桂林山水》這是壹篇情景交融的遊記,教學時既要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還要讓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課始,可通過情景渲染導入課文,如通過圖片錄像、教師的導語,喚起學生閱讀的願望,接著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範讀、指名分段朗讀,引讀、看畫面配音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
《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國西北邊疆的壹條大山脈,連綿幾千裏,橫亙塔裏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天山終年積雪,盛夏,戈壁灘上雖然炎暑逼人,但壹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則是另壹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這裏的夏天有著秋天般的涼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寫出了獨具豐韻的天山之夏。
教學時,我們需要點撥的是,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的。著重品味作者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品味時,可先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並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對他們的發言作評價,對獨到的見解加以肯定和鼓勵,不夠到位的則加以點撥,引導他們再次回文探究。
課題獨坐敬亭山課型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認識"亭"字,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的情感,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句,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批註
壹.復習導入
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李白的詩句,誰來背壹背?
2.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導入新課。
3.師板書課題,指導"亭"的寫法,下面是"丁",不是"子"。
4.指名讀題,說說從這個題目,妳了解了什麽?
二.初讀本首詩,感知孤獨
指名讀詩,說說有什麽感受?(要求讀正確、流利,並且有詩的節奏)
三.探究詩意,理解孤獨
1.復習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首先把詩讀正確流利,再借助註釋,或字典理解詩意,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2.生借助註釋,字典要求理解字義,再同桌互相學習,逐句理解詩意。
3.生匯報學習情況。
4.從同學們的匯報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此時的李白是壹種什麽感受?
(板書:孤獨),也就是只有李白壹個人,詩中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
請同學們壹句句的讀,再把這些詞語畫下來。
5.逐句理解
(1)"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從"飛盡、獨去"體會孤獨。(板書:飛盡、獨去)
(2)師:是啊,天空中看不到壹只鳥,也聽不見壹聲鳥鳴,連壹片雲都沒有,這該是壹座怎樣的山呀?(沈靜、死氣沈沈)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來讀這壹句詩,教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壹單元教案》。
(3)"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從"只有""相看"體會孤獨。(板書:只有、相看)
指名說說對這壹詩句的理解。
(4)師:此時只有李白和敬亭山,妳看著我,我看著妳,怎麽也看不厭,多麽孤獨啊!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讀讀這句詩。
6.結合寫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讀寫結合,體驗孤獨
1.假如妳是李白,就這麽久久地坐著,靜靜地看著敬亭山,此時妳回對敬亭山說些什麽?面對孤獨的李白,假如妳是敬亭山,妳又會對李白說什麽呢?
生練筆,把想說的話寫在書上留白處。
2.師生交流。
板書設計:
飛盡、獨去
孤獨寂寞
只有、相看
教學反思:
課題望洞庭
課型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本課題《望洞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4、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壹詩所描繪的景色。
5、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洞庭湖風光的多媒體課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讀磁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批註
壹、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壹走,領略壹下洞庭
2、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3、師送壹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壹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4、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壹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壹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壹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妳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壹說。
(壹)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相互。和:和諧、協調。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壹起,顯得非常和諧。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理解這句詩意:
湖上壹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壹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詩中把什麽比作什麽?
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壹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裏壹青螺"。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壹個青螺:妳看到了什麽?與畫中的景象比壹比,象嗎?詩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壹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這句詩中,把什麽比作了什麽?
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壹青螺。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妳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壹兩個形容詞說壹說。
學生發揮想象,自由描述。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妳們將來有機會壹定要到湖南的嶽陽市邊上去看壹看洞庭湖,玩壹玩君山,登壹登嶽陽樓,好好地領略壹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指導寫字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
2、範寫"潭、螺",指出書寫要點。
3、學生完成習字冊。
五、作業。
1、用鋼筆完成習字冊。
2、抄寫書後第三項詞語兩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學反思:
課題憶江南課型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4.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批註
壹、創設意境,釋題入情
1、導入: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
2、揭題: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壹篇與"春"有關的文章--《憶江南》。
(1)簡介詩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長江以南的部分地區,包括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區,當然,我們臺州也屬於江南。下面就讓我們壹起去回味壹下咱們江南的迷人風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圖,用詞贊江南。
師: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這裏小橋流水,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古鎮小城,田園村舍,古典園林,如詩如畫;啼鶯流轉、柳綠花紅,令人心曠神怡。這就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水鄉──(江南)。
3、師生交流詩人創作的背景(課前查閱的資料):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多年以後,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了壹組絕唱--《憶江南》。
4、播放古箏曲,教師範讀。
5、介紹"詞"與"詞牌名"。
二、探究詩意,以知促情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順、流暢。
2、指正讀音(註意"諳"這個生字,讀準字音,區別與"音"的發音)
3、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