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午,啎也。五月陰氣啎逆陽,冒地而出。”(對啎字,《說文》自己的解釋是:“啎:逆也。從午吾聲。”)
忤、迕似從此義演化而來。
《說文》又雲:“象形,此與矢同意。凡午之屬皆從午。”
而《儀禮》有:“度尺而午”。鄭玄註曰:“壹縱壹橫曰午。”
字典中又有
午午:交錯雜沓的樣子,
午道:縱橫交貫的要道(《戰國策》有兩處說及“午道”:“今秦發三將軍,壹軍塞午道”,“秦攻齊,則楚絕其後,韓守成臯,魏塞午道”。《索隱》:“此午道當在趙之東,齊之西也。午道,地名也。鄭玄雲‘壹縱壹橫為午’,謂交道也。”今學者多取折衷觀點,認為魏、趙、齊等國之間有著許多交錯的陸路大道,史稱“午道”。)
午貫:十字形交叉貫穿(《周禮·秋官·壺涿氏》:若欲殺其神,則以牡橭午貫象齒而沈之,則其神死,淵為陵。)
午割:交叉切割(《儀禮》有:“午割勿沒”,“午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