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世界說河洛話(閩南話)有多少?

世界說河洛話(閩南話)有多少?

河洛話(閩南話)是漢語重要方言之壹,它源自古代中原的河洛話,廣泛分布在閩南地區(1500W+華僑1000w)、臺灣絕大部分地區(1700w)以及廣東潮汕(1600w+華僑1200w)、雷州半島(600w)、海南島及浙閩邊界的溫州地區等,東南亞壹些國家地區也使用閩南話。據統計,全世界使用閩南方言的人口將八千多萬。

蕉城區飛鸞鎮的碗窯和礁頭村(***3000多人)講閩南話;霞浦縣的三沙鎮和水門、牙城兩個鄉鎮的部分村莊,以及下滸、柏洋、長春等鄉鎮的少數村莊(***約7萬多人)講閩南話;福鼎市的沙埕、前岐、店下、白琳、點頭、貫嶺、箭山、疊石等鄉鎮的部分村莊(***13萬多人)講閩南話;還有柘榮縣的乍洋鄉和東源鄉的少數村莊(約500多人)也講閩南話。全地區約有21萬多人講閩南話。閩南話是寧德境內第三大方言

河洛話(閩南話),在臺灣亦稱為 Hō-lók-ōe(臺灣話、臺語、河洛語等),屬於漢語閩語的方言,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閩語。分布在福建南部、臺灣、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雷州半島、海南島、閩西龍巖市區與漳平壹帶、閩東寧德市的福鼎壹帶、浙江南部蒼南、平陽、洞頭部分地區以及東南亞壹些國家和地區。 分布地區 閩南語主要分布在臺灣和福建,同時在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和東南亞等地區也有分布: 江蘇省:宜興縣南部山區 浙江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 溫嶺縣之石塘壹帶 玉環縣之坎門鎮 洞頸縣之本島、半屏島、元角、倪嶼 瑞安縣之北麂島、大南鄉 平陽縣之水頭鎮、騰膠鎮、南麓島、東部沿海之西灣鄉、墨城鄉 泰順縣之東南角 文成縣之東南角 蒼南縣之靈溪鎮、礬山鎮、橋墩鎮、馬站鎮、藻溪鎮、炎亭鎮、觀美鎮、南宋鎮、霞關鎮 長興縣、臨安縣、舟山群島等地 江西省:東北部接近浙江的地區 廣東省:東部沿海地區 (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湛江 海南省:以海口話、文昌話為代表,分布遍及全島 廣西省 東南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地 次方言 基本上,按地域,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次方言: 漳州話 泉州話 廈門話 東南亞福建話 浙南閩語 潮汕話 海南話 各方言之間的親近性 閩臺片 亦即本土閩南語。漳州和泉州是語言學範疇內所指的各種閩南方言的發源地,所有的閩南方言,其源頭都是漳州話和泉州話。漳、泉方言內部有些許差異,主要是音韻系統方面微有區別,但相互之間有嚴格地對應關系;語法及用詞則基本壹致。明清以來出現的廈門話和臺灣話(兩者高度接近),都是直接由漳、泉各縣(市)方言混合而成,均體現了亦漳亦泉、不漳不泉的特點。基於此,廈門話和臺灣話亦被國內外人士視為典型的閩南話。閩臺片的的閩南話內部較為統壹。東南亞的福建話也就是指閩臺片的閩南語。 浙南片 明末清初時期,有大量的閩南人(主要是龍溪、海澄、漳浦、安溪、惠安、同安等地)遷徙到浙南的蒼南縣、平陽縣、玉環、洞頭壹帶以及福建東北部的福鼎、霞浦壹帶。浙南與閩東地理相連,口音亦相近,這個片區統稱為“浙南片”。閩南話傳入浙南、閩東地區後,由於自身的演變和受周圍方言(浙南是甌語,閩東是福州語系)的影響,與閩南本土的閩南話形成壹定差別,蒼南人習慣把這種方言稱為“浙南閩語”。現代的浙南閩語與閩臺片的閩南語相比較,主要是入聲韻、鼻化韻的退化消失以及用詞方面的差別。但總體而言,浙南閩語基本還是保留了本土閩南語的其它特點。相對來說,浙南閩語要比潮汕話更接近閩臺片閩南語。 潮汕片 潮汕話與閩臺片的閩南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間差別仍舊十分明顯。其語法與閩臺片相同,詞匯也有高度的對應,語音語調上則差異明顯,縱然如此,彼此雖然各講各的可是還算能溝通無礙,基本上潮閩雙方都可很快速的融入對方的語系裏。在潮汕話和閩臺片相交融的地區,兼具有二者的發音特色,如福建的詔安,新加坡等。潮汕話除了分布於廣東省潮汕地區以外,還廣泛分布於東南亞眾多潮人聚居地。 現在使用潮州話的地區,主要有: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等市及所屬各縣區,汕尾市大部分地區,以及海外潮人聚居的地方。泰國曼谷和其他城市的唐人街(China Town),法國巴黎的唐人街,柬埔寨的大部分華人,越南的壹部分華人使用潮州話。全世界以潮州話為母語的大概有3000萬人。是中國八大方言區中閩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古樸典雅,詞匯豐富,語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詞古義多,語言生動又富幽默感。因此,引起海內外語言學家的關註,研究潮州話的人很多,有關潮州話的專著、字典、詞典也很多。有名的戲曲荔鏡記“陳三五娘跨越階級性的愛情故事”,來自潮州地區,亦廣傳於閩南,臺灣等地。以潮州府城話為標準。民間潮劇(潮州戲)即以府城標準潮州話演唱。聲調有8個,兩個音節結合時,不論後字條件如何,前字幾乎都得燮調,除了壹些重覆尾調等特性外後字基本上維持原調,同閩南語壹樣。 海南片 海南話據說是由閩南(壹說莆田)人遷移過去之後與當地語言混合後形成的壹種閩方言。 海南話以文昌話為代表,與其他片區的閩南話的差別最大,基本上不能溝通。 閩南語的形成 閩南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三擺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蠻佮避亂: 第壹擺:第四世紀晉朝人移居閩→泉州話的形成 五胡亂華時期(304-439),異族入侵中原,佇西晉永嘉二年(308)的時陣,中原的「衣冠八族」(林黃陳鄭詹丘何胡)開始避難到福建的泉州壹帶,in1***上古漢語(比如,有身、新婦、斟酌、鼎、箸、失禮)順sua3帶過來,後來成做「泉州話」。所以「泉州話」就是第三、四世紀的中原音參「吳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鱟hia)佮當地的「越語」(比如,loo3(高)、san2(瘦)、lim(飲)、hiu3(灑))濫做夥而成的,這就是「白話音」主要的來源,伊比「讀書音」較早。 第二擺:第七世紀陳政、陳元光父囝屯墾漳州→漳州話的形成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福建泉州佮廣東潮州之間「蠻獠嘯亂」,朝廷派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接近安徽省)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南下平亂,平亂了後屯兵佇即馬的漳州壹帶,即批人帶來七世紀的中古漢語。 第三擺:第九世紀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亦來自河南光州固始)三兄弟統治漳州→漳州話的形成 唐朝末年,中國發生「黃巢之亂」(878),朝廷派河南固始縣人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南下平亂,平亂了後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軍節度使。即批人閣帶來九世紀的中原漢語。 前後即兩批的移民大多數是河南光州固始人,in用固始的方言教福建人讀四書五經,後來成做「漳州話」,這就是「讀書音」主要的來源。伊保存了真濟唐朝人讀冊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