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筆畫順序:豎、橫折、橫、豎、橫、點、點、點、橫撇/橫鉤、撇、豎彎鉤。
蛇,漢語常用字,讀作shé或者yí,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為壹種身體圓細而長、有鱗無爪的動物,也表示貼著地面蜿蜒前行,代表壹種神秘的生存方式,後引申為狀像蛇的、似蛇狀的等含義。
康熙字典:
申集中蟲字部。
《唐韻》食遮切,音茶。《集韻》《韻會》並時遮切,音闍。毒蟲也。《左傳·莊十四年》:內蛇與外蛇鬭。疏:蛇,北方水物。《酉陽雜俎》:蛇,有水、草、木、土四種。
《爾雅·翼》:蛇,草居,常饑,每得食稍飽,輒復蛻殼,冬輒含土入蟄,及春出蟄則吐之。《埤雅》:牛以鼻聽,蛇以眼聽。
又《莊子·達生篇》: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註:委蛇,泥鰌。
又星名。《左傳·襄二十八年》:蛇乗龍。註:蛇,?武之宿,虛、危之星。《晉書·天文誌》: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天蛇也。
又地名。《後漢·郡國誌》:南陽郡隨西有斷蛇丘。註:卽銜珠之蛇。
又姓。《通誌·氏族略》:姚萇,蛇後,南安人。
又有建武將軍蛇元,望出鴈門。
又《廣韻》弋支切,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