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墻,據初步估算***耗費了數億塊城磚。由於城磚來自各地,故其城磚材質的土性也呈多樣性,如有黏土、沙土、高嶺土等。
這些城磚大多數留有銘文,少則壹字或壹個符號、記號,多則70余字,這不僅是南京明城墻的壹大特點,也是南京明城墻歷史文化遺產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京城磚銘文的書寫者,大體可分“書齋式”與“民間式”兩類。前者屬官府內的官吏文人、鄉間的秀才,也許只要沒有寫錯,就不會有殺頭之慮的緣故,其字體流暢工整,點、撇、勾、捺極具文人氣息。
後者屬於粗通文墨、甚至沒用筆寫過字的工匠,當磚坯出模後,只是揀了身邊的壹根小樹枝,在磚的壹側小心翼翼留下所在縣、甲以及自己的名字,稚拙的字體上透出幾許村野之氣。
城磚銘文的字體,篆體、隸體、魏體、楷體、行體各體皆備,蘊含著淡淡的金石味。其中有壹種書體最具神韻,在我國書法字典上,也難找到它的歸屬,卻壹筆壹畫不扭不顫,那是來自民間的書法藝術。
從銘文技法上,又可分為模印、章印和刻畫三種形式。其中,銘文的雙線模印由於字體的筆畫較細,故對制磚泥土的質量有較高的要求。
南京明城墻的城磚銘文,為後人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和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有些填補了史料的不足。為我國歷史學家進壹步研究南京城磚產地的分布,我國漢字在明初的簡化字與異體字,我國民間的書法、篆刻藝術,我國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變以及明初實行的責任制等,提供了翔實的第壹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