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出處 《三國誌·魏書·管寧傳》:“管寧字幼安,北海朱虛人也。……天下大亂,聞公孫度令行於海外,遂與 (邴) 原及平原王烈等至於遼東。度虛館以候之。既往見度,及廬於山谷。時避難者多居郡南,而寧居北,示無遷誌,後漸來從之。……中國少安,客人皆還,唯寧晏然若將終焉。黃初四年,詔公卿舉獨行君子,司徒華歆薦寧。文帝即位,征寧,遂將家屬浮海還郡。”註引《傅子》 曰:“寧在遼東,積三十七年乃歸”。“自黃初至於青龍,征命相仍,常以八月賜牛酒。詔書問青州刺史程喜:‘寧為守節高乎,審老疾尪頓邪?’喜上言:‘寧有族人管貢為州吏,與寧鄰比,臣常使經營消息。貢說:“寧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隨時單復,出入閨庭,能自任杖,不須扶持。”’……臣揆寧前後辭讓之意,獨自以生長潛逸,耆艾智衰,是以棲遲,每執謙退。此寧誌行所欲必全,不為守高。”
釋義用法 漢末管寧為避亂,遷居遼東,壹直住了三十七年,後因遼東也將有內亂,管寧才又遷回原籍,屨次征召不就,隱居以終。後用此典指人離家漂泊,淡泊隱居。
用典形式
布襦裙 宋·陸遊:“猶幸此身 強健在,鄉鄰爭看布襦裙。”
遼東帽 宋·文天祥:“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老遼東 宋·蘇軾:“蘇武豈知還漠北,管寧自欲老遼東。”
遼東漂泊 清·趙執信:“西蜀經營始,遼東漂泊余。”
幼安漂泊 清·趙執信:“幼安漂泊久,謝傅襟情在。”
短衣皂帽 明·陳子龍:“短衣皂帽依荒草,賣餅吹簫雜傭保。”
管寧投老 宋·蘇軾:“管寧投老終歸去,王式當年本不來。”
管寧皂帽 清·徐乾學:“千載管寧傳皂帽,難從遼海問生涯。”
遼東管幼安 宋·陳與義:“舊時鄴下劉公幹,今日遼東管幼安。”
歸老白襦裙 宋·陸遊:“遼東歸老白襦裙,名字何堪遣世聞。”
皂帽遼東客 清·王士禛:“皂帽遼東客,青山宛葉情。”
皂帽似管寧 唐·杜甫:“扁舟不獨如張翰,皂帽還應似管寧。”
管寧棲遼海 明·陳宗之:“管寧棲遼海,田疇隱無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