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氏家譜世系總序(系清嘉慶二十年手抄本)--摘自湖北蒲圻七續譜
蓋聞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物無天,何由而生?人無祖,何自而傳。故世系所由猶重,而祖宗不可不追溯也。
如我但姓祖,自軒轅氏稱公孫,即軒轅帝生二十五子,賜姓者十有四人。次子含宏,生而奇,右手陽有“旦”字文,左手陰有“人”字文;身長九尺,仁而威,惠而信,勇貫諸曹,征伐蚩尤有功,群臣奏請賜姓。帝曰:“吾兒手有奇文,合來成’但’,是天賜也!”即以此為姓,不入百家之流。
厥後當洪荒未辟之前,□時改而時復,歷唐虞。既開之後,亦代隱而代彰;時而□族中國,時而托跡遐方,代遠年堙,悉難牧舉,今且由其遠者而述之。嘗考司馬《資治通鑒》及五代制載甚詳。
前漢文帝時,有諱忠者,贈十萬封河南侯,居洛陽之浦東。晉惠帝時,有諱城、諱隆者,任領上將軍,調六洲之兵。北齊昭帝時,有諱寶者,授晉陽太守;諱旺者,授黃州路太守,遷居麻興者,授金吾九江,因居羅漢團之地,今稱連洞是焉。文有諱珍者,為李唐府城。
今有諱巴者,守臨朝濟陰郡,曰紫威金晚庚光祿大夫,領江南道禦史,曰廣九江德化縣令;生子三,曰操、捷、拘,為南康都昌縣令,因從而家焉;操領永興縣丞,遷居武昌崇陽黃沙之地;為黃巢亂,捷遷居瑞昌三仙鄉,即今但家橋是也。後復取陽顏山水之秀而蔔宅,生子四,曰耕、耘、藩、訥,人傑地靈,家道熾昌,於是立四書堂、兩客館、東西二更樓、南北二蠶室,立社主於東南,建先祠於水□,造萬頃倉於西南,規模宏遠,迄今基址猶存。
越三代後,今□欽者,後唐莊宗時,為殿前都檢點使,贈新立公,傳至□世孫金,娶浦唐馬氏,生元伯,娶武陵雄氏,生子四,曰宗裕、宗盛、宗茂、宗明。厥後族大蕃衍,難以盡述。
宋朝末,有但公茂,字於林,居燕北村,或曰先以軍戍遼夏歸糜頓,於是而家焉。先世有諱蘭者,康定末征國子監直講,不應蘭生質,質生興源,源生司馬大將軍滋,滋生榮八,榮八生昌。建炎二年,以總軍代金陳卒生銑,銑生聖洲判官齊藐島,島生子起,起生元帥沙羅不糜,即於林父也,娶妻歐陽氏,生子潔,潔妣王氏,生子二:秀壹、伏三。
秀壹四子,興壽居承天之景陵,興德居鹹寧之白槎鹿,子無傳。龍王保居河南之光洲。伏三公三子,興公之後居承天之鐘祥,興陸嗣居武之蒲圻,興能世居福建之長樂。
他如南郎河、黃洲、郢洲、京山等縣,四川省則青草、重慶,湖廣省則興國、通山、建昌、武陵等處,及瑞昌、西康、全椒、中洲、江夏、通陽、褒城之但,皆系族焉。
近有嘉魚乙卯科翰林院編修但明倫系蒲祖遷居貴州,道光二年辛巳為湖南大□□□□,與蒲圻任湖南常寧知縣但文公相會,序及支派,原為昆仲,相對唏噓傷生,齒之凡世牒未督,於是矢誌修譜,會同壹族,使昭穆不混、尊卑有序,十余年功未告竣,訪及我等之處,損資付梓,上追祖宗之諱,下載子孫之名,令後世之有本,水之有源也。無奈時際兇荒,資息概艱,未入總譜,因自為敘雲。皇清道光十七年丁酉春景陵鳳凰嶺第十四代孫萬珍撰
湖北蒲圻七續譜宗派
傳尚德懋 功昭漢唐 家崇仁讓 代選賢良
學尊孔孟 品重端方 博厚恒遠 鹹期同昌
2.《姓氏來源》:但姓出至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孫,孫名但,遂成但姓。漢有西城都護但欽,濟陰太守但邑。(但 旦 淡 基本同族。)
3.在黃帝大戰蚩尤之時,黃帝有壹子屢立戰功,因此黃帝因其左掌有“人”字紋、右掌有“旦”字紋賜姓“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