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請問漢語的拼音是怎麽來的?清朝以前老師是怎麽教生詞發音的?

請問漢語的拼音是怎麽來的?清朝以前老師是怎麽教生詞發音的?

我們現在學的漢語拼音是簡體西文字母拼音,不是中國古代用的拼音。

從以下資料來看,漢語拼音的雛形是在唐代,但在唐代,詩歌達到了頂峰。中國最早的詩歌是《詩經》,誕生於春秋時期。所以應該是第壹首古詩。

漢語拼音的古代歷史

中國當時沒有拼音字母,所以我們用的是拼音漢字的正音或反切的方法。直接發音就是用同音字來表示漢字的發音。如果同音字是生僻字,即使發音也讀不出來。反切是指用兩個漢字註釋另壹個漢字,上面的字與被註釋字的聲母相同,下面的字與被註釋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周有光先生稱反切為“中心切焊法”。這兩種註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唐代壽文在分析漢語聲母、韻母、聲調的基礎上,制定了36個字母來描述漢字的讀音,表明當時中國的語音分析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漢字來代表這些聲母和韻母,所以這樣的字母沒有發展成拼音文字。

500年前,中國的壹些穆斯林少數民族使用“小經”文字,這是壹種阿拉伯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拼寫中文,比唐代用漢字表示聲母和韻母更進了壹步。* * *有36個字符,其中4個是唯壹的。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用於拼寫漢語的音標。它不再帶有漢字的痕跡,完全使用拼音字母。東鄉族、撒拉族等民族也使用“小經”。

明末,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拼寫中文。1605年,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文奇跡》,其中有四篇用拉丁字母註音的漢字。這是最早的用拉丁字母給漢字註音的出版物,比最早嘗試用字母文字給漢字拼音的《小經》晚了壹點。找到《西文人物中的奇跡》這本書的原著並不容易。據說梵蒂岡圖書館還有收藏。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格在杭州出版了《西方儒者眼目》,這是壹種用拉丁字母對漢字進行註音的詞匯。註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的。

利瑪竇和基尼格的方案是在“普通話讀音”的基礎上設計的,適合拼北京音。這種新穎的拼音方法給了中國學者很大的啟示。明末音韻學家方以智說:“字亦有異,即命與借耳之聯系。如果事物屬於壹個詞,每個詞都有它自己的意思,就像《遠西》是因為事物的合唱。由聲音組成的詞不重要或者* * *,尤其?”清代學者楊說:“辛卯居舊晉武年間翁家,其子尚在章。他看了《西方儒學眼觀六路》這本書以示余裕,並沒有看完。他對切字有了頓悟,因為這可能是某種方法。”然而,在兩三百年的時間裏,利瑪竇和金尼格的計劃只被外國傳教士使用,而沒有在中國人民中廣泛傳播。

從1815到1823,在廣州傳教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纂了壹部漢語詞典,這是最早的漢英詞典。在字典裏,他用自己的拼音方案拼出了中國粵語方言,其實是教羅馬字的方言。然後在其他方言區,設計了不同的方言來教授羅馬字。其中,廈門的“註音字”在1850開始流傳,僅在1921,就印刷銷售了5萬冊。直到新中國成立,大約有10萬人用這種方言教羅馬字。其他地方的方言教羅馬字,在南方通商口岸流傳,主要用於傳教。

1867,英國大使館秘書韋德出版了《北京語音普通話》教材,收錄了妳的語言。他設計了壹種拼寫方法,用拉丁字母拼寫中國的人名、地名、物名,稱為“韋氏體”。

在1931到1932期間,兩位外國傳教士提出了“麻辣漢字”,這是壹種根據《廣韻》設計的中國拉丁字母。幾乎所有的同音字都有不同的拼法,用方言拼寫。

這些用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的方案為以後的漢語拼音運動提供了經驗。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漢字“拉丁化”方案,由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在1955至1957文字改革期間研究制定。

這種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標記普通話漢語的發音,作為漢字的音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8 2月11日批準了該計劃的公告。1982,成為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

目前,大多數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使用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朱1906的《江蘇新字母》和劉夢陽1908的《中國拼音方案》。還有1926漢語羅馬字符和19365438拉丁化漢字。所有這些漢字的拉丁方案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1949年,吳上書,建議為了有效地掃除文盲,必須進行迅速的文字改革。毛澤東回信給郭沫若、茅盾等人學習,並於1949+00年6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其中壹項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

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改為國務院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期間共收到漢語拼音方案1600多種。大致有幾種形式:

漢字筆畫類型

拉丁字母

斯拉夫字母

幾個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記類型

模式類型

數字形式

最終,我們決定采用拉丁字母作為漢語拼音的符號系統,以方便國際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