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甲骨文的由來
甲骨文的由來: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蔔 吉兇,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占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蔔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二、甲骨文的介紹
甲骨文,是中國的壹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蔔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蔔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壹種載體。甲骨文,是中華道統的文字之壹。
壹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陜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約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三、甲骨文的特點
1.甲骨文圖畫性強、筆畫繁多、線條細瘦、筆畫多放折等。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銳有鈍,骨質有細有粗,有硬有軟,所以刻出的筆畫粗細不壹,甚至有的纖細如發,筆畫的連接處又有剝落,渾厚粗重。
2.結構上長短大小均無壹定,或是疏疏落落,參差錯綜;或是密密層層十分嚴整莊重,故能顯出古樸多姿的無限情趣。甲骨文結體上雖然大小不壹,錯綜變化,但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嚴格講是由甲骨文開始,因為甲骨文已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四、甲骨文的發展
1.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壹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宏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2.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壹時期的書法謹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3.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雕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麽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4.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5.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