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授之以“漁”自主探究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己學,是無論如何學不好的。”為使教學效果最優化,筆者引導學生超前自學。課前精心設計導讀提綱,安排學生超前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熟悉、掌握教材的內容。有了課前的自主先學,有了對文本內容的初步認知,學生在課堂更容易進入“交流――感悟――質疑”的學習狀態,教學更省時,更高效。
新課的自學,要求做到:壹讀(讀準生字,讀通、讀順課文,弄懂課文主要寫了什麽。)二查(查閱作者、寫作背景、文中涉及到的有關知識及生字新詞的意思。)三理(理清課文條理。)四寫(練習寫生字並組詞。)五思(思考課後的思考題,或自己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做旁註,將自已的閱讀感悟寫下來。)鼓勵學生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嘗試學習,能學到什麽程度就學到什麽程度。教完第壹課時後,根據不同文本的重點、難點有針對地設計導學提綱。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交流,教師針對學生自學時的疑點、難點適當點撥。在關鍵處或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再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感悟。經過兩年的實踐,學生們在探究中自主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探究,摸索到了語文超前學習的門路,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成績也提高了。
前壹段時間,筆者執教《賣火柴的小女孩》,充分感受到“指導――自主學習”的魅力。教學第二課時,筆者設計如下導學提綱讓學生自主學習:
1 認真閱讀課文第二段(5~10自然段),完成下表:
2 認真閱讀課文,嘗試解決課後問題。
3 看看誰能提出其他問題並試著解答,自己解決不了的,將問題寫下來。
通過課前收看學生的導學提綱,筆者發現學生基本能讀懂文本的內涵,只是概括不夠精準。上課時筆者決定與學生壹起來***同學習第五自然段第壹次擦燃火柴這部分內容,讓學生有法可尋,提升閱讀與概括能力。導入新課後,引導學生默讀第五自然段,思考:1、賣火柴的小女孩第壹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麽?2、她看到了什麽?3、結果怎樣?通過師生合作學習,最後概括學習方法(讀――思――議),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
請同學們用同樣(讀――思――議)的方法自學課文6~11自然段,並完成下列表格。
當學生再次接觸文本內容,小組合作探究。在交流反饋時,筆者驚異地發現,他們活學活用的本領!第二至五次擦燃火柴相關內容能模仿第壹次的概括,而且幾乎每個小組都概括得相當精煉。
在這壹課例的片段教學中,真正實現了“教為了不教”。課堂因為有了教師的導――“授以方法”,學生的學――“自主探究”而精彩。利用導學提綱引導學生超前自學,能多方面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二、樹立信心自主質疑
疑是思維訓練的重要途徑。古人雲:“學則須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他們在“疑”中產生問題,在“疑”中產生興趣。在課題研究實踐中,筆者做了如下嘗試:
1 轉變心態,鼓勵自主質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引導他們自主想,大膽疑。有的孩子怕提的問題不得要領,被同學恥笑,對於他們,筆者熱情鼓勵,給予勇氣。對於把握不住學習要領、提不出問題的,引導他們從字、詞等難度較小的方面入手,逐步學會質疑。
筆者在執教《懷念母親》壹文時,引導學生從關鍵詞“頻來入夢”入手,壹學困生也能提出:“頻來入夢”是什麽意思?誰“頻來入夢”?這兩問題。後又有學生提出更深的問題:為什麽母親“頻來入夢”?作者寫母親“頻來入夢”想表達什麽感情?從質疑的問題引導品讀文本,學生領會了季老先生的心思:身在國外想念母親,思念祖國。質疑使他們品悟到流淌在語言文字間壹股濃濃的思親、思鄉、愛國的情愫。
2 教給方法,學生導疑有方
“學問,學問,有學才會問。”會問才會有質量地學,但在開始階段,必須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質疑:從課題;課後思考、練習題;中心詞語;重點句;標點處;看似矛盾處……通過壹段時間的實踐,學生們能摸瓜尋藤,摘葉問根了。筆者欣喜地發現,現在,學生們質疑已成習慣,質疑有深度了,能質疑的學生也更多了。
3 引導歸納,總結釋疑方法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轉變觀念,變重結論為重過程與方法,要更多關註學生獲得知識、結論的過程與方法。在閱讀教學中,筆者積極引導學生總結通過實踐解決質疑生成的問題的方法。具體途徑:A、利用工具書――詞典、字典、字詞句段篇、教學參考書:B、聯系上下文;C、小組討論(發揮學生群體智慧);D、聯系生活實際:E、生活體驗;F、去網上查找資料:G、查找課外讀物(科普讀物、歷史故事、寓言童話故事等)……
筆者執教《賣火柴的小女孩》壹文,就被孩子們質疑問難的問題包圍了:
生:小女孩為什麽要壹次又壹次擦燃火柴?為什麽第壹次不敢擦燃壹根,第五次趕緊擦燃壹大把?
生:課文結尾寫小女孩死了,被凍死了,為什麽卻寫她兩腮通紅,嘴角上帶著微笑?
生:為什麽要寫新年太陽升起,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
生:為什麽要交代小女孩手裏捏著壹把燒過的火柴梗?
生:為什麽說小女孩死了,卻寫她跟奶奶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這些問題有關註關鍵詞的,有關註人物命運的,有深入到寫作方法的……筆者引導他們合作學習,相互交流,結果孩子們靠自己的智慧解決了問題,體會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不滿,對小女孩的同情,希望像小女孩那樣的窮苦人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體會到作者采取對比方法:用小女孩美好的幻覺襯托出現實的痛苦……
當筆者再次引導學生們讀課文相關段落時,壹個學生舉手發問:“老師,課文最後壹段為什麽要寫她想給自己暖和壹下。”人們說。而且用的是句號,而不是感嘆號或問號?筆者沒有回答,將這問題拋給所有的孩子們,向他們“討教”。教室裏議論聲壹片。最後,孩子們談開了:
“這是人們不屑壹顧地說,感覺小女孩的死與他們無關壹樣。”
“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突出人們的冷漠,因為前文交代了誰也沒有給過她壹分錢。”
“更加突出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這與後面壹句小女孩想得到幸福形成對比,因為現實生活中沒人關心,沒人同情,她只有在幻想中得到幸福,所以她死了,就是走向幸福了。”……
孩子們的自主質疑,使筆者的課堂變成了智者的交談思想的場所,他們不僅質疑能力在提高,同時創新思維、求異思維得 到了鍛煉,心靈得到了啟迪。
三、自主讀書延展課堂
語文的學習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課堂的學習只是壹個人學習的壹小部分,真正的成功的教學是引導學生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展,特別是語文科。沒有課前的學習,課堂的學習成了無源之水,沒有課後的延展,學習成了壹條不流動的河流。因此,筆者積極引導讀書,推薦書。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課外書屋”裏推薦讀的書目為主。針對教材“單元主題”編排的特點,引導學生閱讀與單元組課文相關的文章,或同類文體的,或相關主題的或同壹作家的,並要求寫讀書筆記。隨著閱讀的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讀文質兼美的散文,讀中外名著,讀各種科普讀物,讀各種孩子們感興趣的書。沒想到這壹舉措讓筆者的課堂精彩紛呈。筆者執教六年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時。課堂充滿了濃濃的書卷味。在《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的課堂上,學生們就安徒生、契訶夫的個人資料與他們進行創作的背景娓娓道來。他們在《魯濱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的課堂上道出課文主人公精彩人生或歷險經歷的壹些片段。是自主閱讀,使他們在課堂上不拘限於課本;是閱讀讓他們體驗到快樂、張揚了個性;也正是閱讀讓筆者的課堂有了春天般的盎然。
四、實踐體驗自主創作
新課程強調關註“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們的課堂要關註學生們的情感、態度。教學活動的展開關註價值取向,開展發展性的教學,能讓課堂充分煥發生命活力。《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
筆者執教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壹單元時,充分利用了教師指導的導向性與學生自學的自主性。學生在教師有意無意的引導中愉快地自主學習,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先由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不同時代,不同體裁的詩,體會詩歌特點與發展:引導學生課外搜集各類詩歌,指導分類整理;指導學習現代詩,拓展閱讀現代小詩;授以寫詩的各種方法並逐壹例舉;開展吟詩賞讀會,對於賞讀的小詩從選材、感情、想像、韻味等方面引導評價。
經過壹段時間的指導閱讀,自主實踐探究,學生自己作了小結:生活處處有詩歌,只要我們善於用心去感受、去體會、去想象,我們也能寫童詩。在他們躍躍欲試時,筆者特意安排壹節“童詩寫作”課,放手讓學生“自創小詩”。課堂上,孩子們創作很專註。不多久,壹首首小詩出爐了。隨後讓他們用喜歡的方式與同學交流。於是又忙開了:選擇詩、書、畫結合開始鋪紙埋頭忙碌,選擇吟誦的搖頭晃腦起來……他們筆尖流瀉出的小詩雖筆觸稚嫩,但充滿了童真童趣,吟誦從容讓筆者感動。《我家的三棵樹》《顏色》《爺爺,他走了》《太陽》《蝴蝶》《東窗》尤其出色。張張笑臉書寫著成功的喜悅,自豪的吟誦引來熱烈的掌聲,個性飛揚的小詩讓筆者的課堂有了熱度!在隨後的壹段時間學習中,筆者的辦公桌上不時出現他們的小詩。
在課題研究教學實踐中,只有將教師的“指導”與學生“自主”有機結合,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只要在學生的心田播撒下“指導的種子”,施以鼓勵實踐、全程關註的“有機肥”,學生們才能靠“自主”的力量成長起來,從而使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
(責任編輯: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