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的拼音是yǎn、yān。
奄,漢語二級字,讀作奄(yǎn或yān)。釋義為 覆蓋;忽然,突然;指氣息微弱,奄奄壹息。《三國誌》、《晉書》等均有記載。出自:例:自我先君報九世之仇,剪滅紀國,奄有其地。——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
康熙字典《廣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音厭。《說文》覆也,大有餘也。從大申,申,展也。壹曰忽也,遽也。《書·立政》奄甸萬姓。《詩·周頌》奄有四方。又人名。《詩·秦風》子車奄息。
又《正韻》衣炎切,音淹。久觀也。《詩·周頌》奄觀銍艾。又久留也。《漢·更定郊祀樂歌》神奄留,臨須搖。《註》奄讀淹。須搖,須臾也。又神夕奄虞蓋孔享。又國名。東諸侯助紂為虐者。
書·多方王來自奄。又奄裏,在魯城東,卽曲阜舊城址。《通誌》謂之商奄裏。又《集韻》於贍切《正韻》於豔切,?音?。精氣閉藏也。《周禮·春官》奄人。劉昌宗讀。
漢字源流
漢字源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那個時期,人們開始在樹皮、木片、石塊上用刻圖形符號的辦法記事,這種象形字就是漢字的原始形態。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字逐漸從象形向符號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等階段。
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的字形逐步脫離具體形象,變得更加簡化和易於記錄。漢字的發展與演變過程是壹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它經歷了從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變遷。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的字形、字義和字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