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的部首是“冃”,沒有勾,即冒字的上半部分。查字典即可知道。
部首為東漢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所首創。[6]部首最早出現在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中,早期的部首都是以造字法(文字學)為原則的部首,它嚴格依照六書體系,只有同壹意符的字才可隸屬同壹部首,這種部首始見於《說文解字》,其後《字林》、《玉篇》、《類篇》等皆因循此體例。這種部首的創設,目的在於分析漢字的結構、探究其理性,故而部首字的選擇也大抵以單獨成字為準。
部首是將漢字裏***通可見的相同偏旁,作為分類漢字的基準。所有漢字勢必分類在某個部首中。部首的概念由東漢許慎所著之《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所創,從此字書使用部首作為漢字的檢字方式成為壹般的習慣。第壹個采用部首作為漢字分類的辭書是《說文解字》。《說文解字》將小篆的漢字分類在540個部首裏,並將這些漢字的造字原理歸類成“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等六書的原理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