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éi xū yú
部首:土,
部外筆畫:3,
總筆畫:6
漢字號碼
[編輯本段]
五筆86&98:FGFH
倉頡:GMD
筆順編號:121112
四角號碼:41140
UniCode:CJK
統壹漢字 U+5729
漢字字義
[編輯本段]
◎ 圩 wéi
名詞
(1) (形聲。從土,於聲。本義:低窪區防水護田的土堤)
(2) 同本義 [dyke]。長江中遊地區稱為垸,統稱“圩垸”
圩,圩岸。——《字匯》
(3) 又如:圩丁(修築圩田的人);圩戶(耕種圩田的農戶);圩防(堤坊,堤堰);圩長(主管圩田堤防事務的人);圩埂(圍人的堤堰);圩墻(用土石築成的圍繞村鎮的墻)
(4) 圍繞村落四周的障礙物,也作“圍子”。如:土圩子;樹圩子
(5) 凹,中央低而四周高。如:圩邪(低窪的地方);圩頂(頭頂凹陷。指人的頭部中央低而 四旁高)
◎ 圩 wéi
動詞
(1) 築圩防水 [build a dyke]
近水居民,又從而圩之田之,而向日受水之區,十去其七八矣。——《湖廣水利論》
(2) 另見 xū
◎ 圩 xū
名詞
(1) 湘、贛、閩、粵等地區的農村集市(古書中作“虛”) [country fair]。如:趕圩(趕集);圩埠(市集碼頭)
(2) 另見 wéi
常用詞組
[編輯本段]
◎ 圩 wéi
◎ 圩堤 wéidī
在低窪地區修築的堤壩,用於防止洪水淹襲
◎ 圩田 wéitián
周圍築有土堤的稻田
◎ 圩垸 wéiyuàn
靠近湖泊的地區為防止湖水侵襲而築的堤稱“圩”,圩內的小圩子稱“垸”,合稱“圩垸”
◎ 圩子 wéizi
四周具有高起的圍岸的低窪地
◎ 圩 xū
◎ 圩場 xūcháng
〈方〉∶也作:“墟場”。鄉下的集市
◎ 圩日 xūrì
〈方〉∶集市開市的日子。也叫“圩期”
◎ 圩市 xūshì
[fair]〈方〉∶集市
◎ 圩鎮 xūzhèn
〈方〉∶農村集市較大的鎮
漢字出處
[編輯本段]
康熙字典
醜集中土字部 圩
-------------------------------------------------------------------------------
字匯雲俱切,音於。岸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而圩頂,故名丘。司馬貞曰窊也。江淮閑水高於田,築堤而扞水曰圩。
郢
yǐng
(1) ㄧㄥˇ
(2) 古代中國楚國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縣附近。
(3) 鄭碼:JCY,U:90E2,GBK:DBAB
(4) 筆畫數:9,部首:阝,筆順編號:251112152
詳細註解
[編輯本段]
〔名〕
(1) 古邑名 [Ying capital]
郢,故楚都,在郡江陵北十裏。從邑,呈聲。——《說文》。朱按,在今湖北荊州府江陵縣北,楚武王自丹陽、今宜昌府歸州徒此。
(2) 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縣紀南城
(3) 漢縣名 [Ying county]。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東北,紀南城東南
(4) 代稱楚國 [Chu state]。如:郢書燕說(比喻曲解原意,以訛傳訛);郢人(借指楚國人)
郢書燕說
[編輯本段]
壹天夜裏,楚國京城郢都的壹個人在家給燕相國寫信。因為燭焰偏低,飄忽不定的燭光夾著文房用具淡淡的影子,顯得有壹點昏暗,所以這郢人對侍者說了壹聲:“舉燭。”明燈高照,寫信就看得清楚了。誰知他在燭光不亮,心中犯急,腦子裏想著“舉燭”,嘴裏念著“舉燭”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把“舉燭”二字也寫到信裏去了。過後他沒有檢查就把信交給了侍者。
燕相國收到那郢人的信以後,反覆看了好幾遍。他始終覺得信中的“舉燭”二字非常費解。久聞四海之內唯楚有才,難道這就是壹種莫測高深?燕相國想到這裏,忽然靈機壹動。他若有所悟地說:“舉燭的意向是崇尚光明,而崇尚光明的人必定會推舉光明磊落、才能出眾的人擔當重任。照這樣看,郢人致書突出‘舉燭’二字,其用意原來是為我獻策!”
燕相國把這壹想法告訴了燕王,燕王聽了十分高興。他以相國的政見為原則,廣招賢士,從而使燕國政通人和,日益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