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什麽是美

什麽是美

美 měi,會意。金文字形,從羊,從大,古人以羊為主要副食品,肥壯的羊吃起來味很美。本義:味美。美的基本形態是藝術美和現實美。其中現實美包括:自然美、社會美、教育美 。

美 měi 字從羊從大。“羊”意為“馴順”,“大”意為“國土遼闊”。“羊”與“大”聯合起來表示“國土遼闊、人民馴順”。本義:地廣民淳。引申義:食物可口。 說明: 1.漢字是黃帝命史官倉頡發明的,不是民間自發形成的。而造字者總是從統治者的觀點出發造字。“美”是帝王面對江山和人民發出的觀感。帝王把自己比作牧羊人,把人民比作羊群。而“大”就是《說文》“皇,大也。三皇,大君也。”中所說的“大”。三皇時代中國國土遼闊如海,有所謂的“大九州”(神州只是“大九州”之壹,黃帝登位後由於“德不及遠”,中國疆土縮小為“神州”,即“小九州”。《帝王世紀》:“神農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黃帝以來,德不及遠,惟於神州之內分為九州。”)。正因為人民生活在土地之上,所以代表人民的“羊”寫在代表疆土的“大”上面。古代帝王喜歡把治國與烹調相比擬,即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例如商湯的國師伊尹,原本是有莘氏的廚子,他負鼎俎而論治國,為商湯所信服。所以“美”有引申義“味甘”。“美”的發聲與“大”有關,因為疆土大如海,所以“海”字中表示“迷茫”之義的“每”就成了“美”字的發音(《說文》:“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從水,每聲。”《宋本玉篇》:“海,呼改切。大也,受百川萬谷流入。”)。 2.有人認為“羊大為美”,認為古人以羊為主要副食品,肥壯的羊吃起來味很美。誤。發明漢字“美”的民族是著名的農業民族,其主要飼養的家畜是豬。中國人大約從距今8500年的時候開始養豬、吃豬肉,直到今天,仍然以豬肉為主要的肉類消費品,平時吃的肉包肉餃,都用豬肉,用牛肉和羊肉的只占壹小部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型墓葬,標誌墓主社會地位的陪葬品也是豬。這種以豬陪葬的大墓叫做“冢”,字從豕。漢字的“家”,也是“房子裏面有豬”。羊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在距今4500年前,比豬出現的時間晚了4000年。羊在中原地區只是圈養,或偶爾放到田間地頭啃些草。羊真正適合生長的地方是大草原。古人用羊造字,是要利用羊的馴順特點和集群特點來表達某些意思,然而這並不能證明中國人以羊肉為美食。 3.與“美”中之“羊”代表人民相似的字,還有“群”,該字從君從羊,其中的“君”即《說文》所謂的“三皇,大君也”之“君”,即君長;“羊”對應“人民”;“君”與“羊”聯合起來表示“有君長領導的人民”。

不少人以為美字由羊大兩個字構成,認為“美”來源於羊大為美,其實不然,美的甲骨文其實是站立的人,頭戴羽毛的頭飾的形狀,後來簡寫時誤作“羊、大”兩個字。 和美同源的“每”字,甲骨文寫作戴羽毛頭飾的婦女,在古代兩個字都表示漂亮、好看的意思。 魯迅先生曾經把“美”解釋成“戴帽子的太太”就是此意。 另說,甲骨文中“美”是人戴著羊頭跳舞,與原始的巫術禮儀祭祀活動有關。

說文解字美,甘也。從羊大。羊在六畜主給善也。美與善同意。 康熙字典《廣韻》《集韻》《韻會》?無鄙切,音瞇。《說文》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註》羊大則美,故從大。《五經文字》從犬從火者,譌。《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疏》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又《廣韻》好色。《詩·邶風》匪女之為美。《傳》非為其徒說美色而已。 又《正韻》嘉也,好也。 又《韻補》葉明秘切。《劉向·九嘆》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 《玉篇》或作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