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淖怎麽讀音
[zhuó nào]
解釋:謂浸漬。
濯淖的解釋
謂浸漬。《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
詞語分解
濯的解釋?濯 ó 洗:濯足。 〔濯濯〕形容山無草木,光禿禿的,如“濯濯童山”。 祓除罪惡。 濯 à 古通“棹”。 筆畫數:;?部首:氵; 筆順編號:
淖的解釋?淖 à 爛泥,泥沼:泥淖。汙淖。淖濘(泥濘)。 〔淖爾〕蒙語,湖泊,如:“羅布淖淖”(即“羅布泊”,在中國新疆 * 爾自治區)。?柔和。 淖 ò 古同“綽”,綽約。 淖 ō 姓。 筆畫數:; 部首
《古文觀止》卷五史記選文“屈原列傳”中,有“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壹句,其中的“濯”字,坊間諸版本均註為“濯淖,濁水爛泥”。我們通常只知道“泥淖”,不知有“濯淖”這樣的組詞法。
高中課本上,註:“濯”通“濁”,但遍查字典,未見有註“濯”通“濁”的義項。
心下存疑:“濯”字何以有“濁”的義項?常見的是作動詞“洗滌”的意思。但這裏是動詞還是名詞呢?如果按照上下對文來理解,則“(若)蟬蛻於濁穢”,必然對“自疏(於)濯淖泥汙之中”,顯然,這裏的“濯”是名詞,而不是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