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的意思是覆蓋在肩背上,引申指“穿戴”。
披字的說文解字註:
出自《說文解字》,披從旁持曰披。士喪禮設披。註曰。披、絡桺棺上。貫結於戴。人君旁牽之以備傾?。又執披者旁四人。註曰。前後左右各二人。此從旁持之義也。五帝本紀。黃帝披山通道。徐廣曰。披、他本亦作陂字。葢當音詖。陂者、旁其邊之謂也。
按披陂皆有旁其邊之意。中散能知之。而索隱雲披音如字。謂披山林艸木而行、以通道也。此則司馬貞不知古義之言。葢俗解訓披為開。
廣韻雲披、開也。分也。散也。木部柀訓析也。柀靡字如此作。而淺人以披訓析。改柀靡為披靡。莫有能諟正者。從手。皮聲。敷羈切。舊彼義切。古音在十六部。
說文解字介紹:
內容***十五卷,以小篆為研究對象,同時參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壹至十四卷為文字解說,十五卷為敘目,每卷都分上下兩篇,實為三十卷。***收字頭9353個,重文(古文、異體等)1163個,字頭以小篆為準,兼有古文、籀文等異體。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由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編著的語文工具書著作,是中國最早的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語文辭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壹,被譽為“天下第壹種書”。
原書作於漢和帝永元年間,成書於漢安帝建光元年,北宋雍熙三年(986年)進行校勘並雕版流布,後代研究《說文》多以此版為藍本,內容上***十五卷,前十四卷為文字解說,第十五卷為敘目;
作為中國最早的字典,為漢字建立了理論體系,開創了部首檢字法的先河,對後世影響深遠,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