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晚明八大草書家比較

晚明八大草書家比較

? 晚明巨軸行草書,特別適合宣泄情感,適合晚明那個風雨如晦的時代。所以產生了壹大批擅長草書並且各具特色的大家,其中徐渭,董其昌,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八大山人最為突出。徐渭看似狼藉,董其昌顯得淡遠,張瑞圖表現方硬,黃道周方圓橫撐,倪元璐鋒棱翻轉,王鐸力道千鈞,傅山連綿不斷,八大簡淡圓融。但是他們都有壹個***同的特點,就是借助自己的草書訴說自己的悲歡苦樂。

八人都以草書名世,都有自家家法,卻又殊途同歸,百慮壹致。下面從章法,字法,筆法,墨法,結體五個方面說壹說八人的同異。

首先看章法。徐渭的章法飛花散雪,滿紙雲煙,尤其表現在《行草詠劍鳳凰臺上憶吹簫》和《行草詠墨鳳凰臺上憶吹簫》上。董其昌章法疏朗空靈,平和淡雅,如《草書五言絕句軸》。王鐸和傅山的章法比較中規中矩,不逾法度;張瑞圖,黃道周和倪元璐的章法縱密橫疏,穩當和諧。八大山人的章法隨意自由,無拘無束。

其次看字法。字法即字的寫法,如篆法,隸法,楷法,草法。行草字法靈活多變,在創作中有壹定的發揮度。晚明巨軸創作中,出現了很多創造性的"字法"。徐渭常變換字體結構,左右結構變上下結構(如時);草字頭寫成竹字頭(如蔬);繁體字寫成簡體字(如應)。張瑞圖最大的特色就是把每個字都寫成方硬折筆,有時也用異體字。王鐸常常在創作中將字法繁復化,增強字的視覺效果;有時也用篆法寫草。傅山和八大山人最喜歡用小篆大篆異體字別體字代替壹般寫法,增強作品的新鮮感,給作品提神。董其昌,倪元璐,黃道周相比較而言較為守規矩。

再次看筆法。筆法指運筆的法則,主要表現為提按變化和方圓轉換。晚明巨軸創作中提按變化很豐富,但有幅度大小的區別。提按幅度變化大的,作品動感張力大,跳躍感強,張瑞圖,王鐸表現較為明顯。提按幅度變化小的,作品顯得平和溫雅,整體感強,倪元璐,傅山,八大山人,董其昌,黃道周表現的較為突出。在方圓轉折上,張瑞圖,黃道周用方筆較為突出,王鐸,八大山人,傅山,倪元璐,董其昌圓筆較多。

? 其次看墨法。在晚明巨軸行草創作中,墨法運用非常突出。墨法的豐富使行草字的創作有了錦上添花的作用。晚明巨軸創作中墨法藝術的突出表現為漲墨和焦墨的運用。漲墨如水滿而溢,漲墨處形成大塊墨黑,與點畫及空白處形成強烈對比,大大增強表現力。王鐸和倪元璐作品中漲墨最為突出。其他各家用漲墨的較少,尤其是八大山人和董其昌,作品比較凈簡。在焦墨運用上,徐渭用的比較多,其他各家尤其是董其昌,八大山人用的很少。

最後看結體。相對於楷書的勻稱穩定的結構,行草書的結構更強調空間的變化和誇張的對比,在動態中追求和諧。徐渭的草書在字體的開合,大小,欹正等方面表現得很有特色。董其昌結體較為穩正,創作中表現出壹派平和優雅,不激不厲。張瑞圖結體方折橫撐為主,字字緊密內斂,與疏朗的行距形成鮮明對照。黃道周結體雖有方折橫撐,又多有圓轉輔正,所以介於張瑞圖和王鐸之間。王鐸結體縱向取勢,胎息於二王顏米而又自創新意。傅山,八大和倪元璐三人結體以圓轉為主,不過傅山結體縱向取勢,倪元璐結體左右取勢,八大取勢在二人之間。

從以上五個方面可以看出,八家各有特色,皆能自樹旗幟。但又有***同之處,就是都把草書當作表達自身悲歡情愁的精神慰藉。學習晚明行草,幾人之中,王鐸最可法,董其昌和八大山人其次,倪元璐,傅山,黃道周次之,張瑞圖,徐渭最難學。但八家都是難以逾越的時代經典的高峰,讓後人仰止景行,難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