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本名“趙政”,也有寫成“趙正”的(古文通甲字現象)。
兩周時代,中國人的姓名制度是姓氏並存,各有其用。秦始皇所屬的秦國公室屬於嬴姓趙氏的壹個旁支。嬴為其姓(古姓),趙為其氏(現代姓)。按照兩周時期宗法制度,姓與氏的功用不同,男子只稱氏而不稱姓。在趙氏初興和秦國始建時期,姓的地位和作用還相當重要,那時人們壹般只以名相稱,氏尚未被普遍使用於名前。經過幾百年的社會發展,到秦始皇生活的年代時,古姓已近衰亡,僅少數貴族或王室家庭仍在傳承,社會上則已普遍采用“氏+名”的現代命名模式。秦國公室原先由非子從造父那裏繼承來的“趙”氏被公室成員越來越頻繁地使用,所以秦始皇的名字是“趙政”,這在與他相同或稍後時期的史籍和文獻中都反映出來了。
將古姓“嬴”放在名前稱呼秦始皇為“嬴政”是不合當時的姓名規範的,即使在姓的地位還相當重要的西周時期,男人名字前面也是不冠姓的。那時壹般是直呼其名,即便是造父這樣有氏的貴族,他和他子孫在相當壹段時間內,名字前面也沒有加氏,更不可能加姓。到了戰國晚期時,社會上已經基本不用姓,命名習慣也發展到直接在名字前面加氏,那麽秦始皇的名字自然就是:趙政。
現在社會上之所以有“嬴政”這麽個不合理的稱呼並且還大行其道,完全是由於中、近古以來姓氏制度與上古迥異,人民大眾對於上古時代的文化和姓氏制度很陌生,導致以訛傳訛並習慣成自然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