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字意
通常意義上,小學是初等教育的壹個教育階段,在現階段的中國,指義務教育的前面六年。
“小學”二字最早並不專指學校。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字學。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幹支。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所以從前把“文字學”稱“小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蓋小學者,國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豈專引筆畫篆、繳繞文字而已。茍失其原,巧偽斯甚。 ——《國故論衡·小學概說》
[編輯本段]字典解釋
“小學”在古代就是古漢語文字學
壹,什麽是小學? 即語言文字之學
古代小學先教授六書,所以把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叫小學。
每個文字具有三個部分:1.字形;2.字義;3.字音。
在漢代,分別不很顯著。
宋末王應麟《玉海》已分成三種:體制.訓詁.音韻。
清代的《四庫全書》,把小學書分為:訓詁.字書.韻書三類。
小學附庸於經學,以經學為大學,故稱語言文字之學為小學。分音韻、文字、訓詁三。
下文可供參考:
“中國傳統語言學”是指中國古代研究語言文字的學問。這門學問古代稱為“小學”。“小學”開始是指為貴族子弟設置的初級學校,《大戴劄·保傅篇》雲:“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這類學校要教授學童識字,許慎《說文解字敘》雲:“《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段玉裁註雲:“國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師氏教之,保氏養之,而世子亦齒焉。六書者,文字聲音義理之總匯也。”有關文字的學問因之漸被稱為“小學”。稱文字之學為小學始於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漢書·藝文誌》謂漢法,“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禦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
[編輯本段]各省份小學學校
省份 所
吉林省 10633
遼寧省 15930
北京市 4914
河北省 42785
天津市 3380
山西省 37418
山東省 28917
陜西省 31002
河南省 49522
江蘇省 11477
湖北省 26220
安徽省 31969
上海市 5430
江西省 21993
浙江省 13666
福建省 15952
廣東省 29728
廣西區 22825
海南省 392
湖南省 36034
貴州省 20901
雲南省 17063
重慶市 722
四川省 46642
寧夏區 1724
內蒙古 13989
甘肅省 20889
黑龍江 16442
新疆區 6277
西藏區 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