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字:6畫。拼音為:zhong, 眾繁體字是:眾。眾的結構:品字結構,眾的意思是指人群、大家眾多的意思。
眾筆順:ノ ? ノ 丶 ノ ?。
眾筆畫:撇、捺、撇、點、撇、捺。
眾字的來源:
1、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等字書。說文解字是東漢末年的文字學家許慎所著的壹部字書,詳細解釋了古代漢字的意義和構造。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編纂的壹部漢字字典,收錄了大量古代漢字的形體、讀音、義項和用法。
2、在這些字書中,眾字被解釋為聚集在壹起的眾多人或者眾多、大量的意思。由於其含義豐富,眾字成為常用漢字,並在漢語中廣泛使用。尤其在描述群體、人數多、***同願望或意見等方面,眾字得以經常出現。
眾字的成語:
1、愛鶴失眾:比喻因小失大。
2、百鬼眾魅:各種妖魔鬼怪。
3、比眾不同:與大家相比,大不壹樣。
4、彼眾我寡:彼:對方。指對方軍隊勢眾,而我方力量單薄。
5、博采眾長:博采:廣泛搜集采納。從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長處。
6、博采眾議:廣泛采納群眾的建議。
7、罰不責眾:罰:懲罰;責:責罰;眾:多數人。指某種行為即使應片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幹,也就不好采取懲罰的辦法去處理了。
眾字的用法有以下幾種
1、眾多:表示數量眾多,可以用來形容許多人或物。例如:眾多觀眾在等待演出開始。
2、眾口:表示眾多人的口音或言論。例如:眾口壹詞,說明了這個問題的普遍性。
3、眾籌:表示通過眾多人的捐款或資助來實現某個目標。例如:他們正在通過眾籌來籌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