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戀前夫,男人愛後妻”,這是中國的壹句古話,與這話對應的則是那句“女人戀舊,男人愛新”的古語。
也正因此,有絕美前妻的梁思成臨死前聲聲喚的:是那個才華、容貌、氣質均與前妻差幾條街的後妻林洙。
讓很多人跌破眼鏡的是:梁思成壹生最愛的女子,極有可能並不是他那位風華絕代的妻子林徽因,而是伴他終老、小他27的後妻林洙。
梁思成對林徽因的愛,多是體現在他對妻子的包容上。
林徽因追求者眾多,前有為她寫詩、為她瘋的詩人徐誌摩,後有為她終生不娶的才子金嶽霖。但對於這種種,梁思成壹直以超乎尋常的容忍相待。
徐誌摩飛機失事後林徽因悲痛欲絕,梁思成為她撿來失事現場飛機殘骸交給她留作紀念。金嶽霖愛慕林徽因,梁思成竟還能與之同住前後院十數年。
林徽因喜歡社交搞“太太會客廳”,梁思成也全力支持,即便看著妻子被壹堆男子環繞,他也不動聲色。
這般容忍,非愛不能做到。人說,喜歡是沖動,愛是克制。梁思成對林徽因的愛,滿滿的都是克制。
梁思成對林徽因的包容體現在方方面面,在工作上,梁思成經常為同是同事的妻子林徽因保駕護航。林徽因與梁思成壹起工作時,總是林徽因負責前期輕松恣意的設計部分,而梁思成則負責枯燥乏味且強度更大的後半部分。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從來是梁思成包容妻子。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在談到哥哥和嫂子時講過壹個細節,這個大約可以反映出梁、林婚戀的日常。
梁思永透露,在美國留學期間,兩人出去參加化裝舞會,每次約會林徽因總會打扮很久才姍姍下樓,而梁思成則在樓下默默等待,沒有怨言。
為此,梁思永還頗玩味地做了壹首對聯送給夫妻兩,這副對聯的上半部分是“林小姐千裝萬扮始出來”,下聯則是“梁先生壹等再等終成配”,橫批則是“誠心誠意”。
追女神林徽因時是如此,追到後更是幾十年如壹日地如此。
人說“擁有就是被擁有”,擁有女神的梁思成,大約非常懂得“被擁有”的滋味。這樣的擁有背後,往往是異於常人的包容,甚至忍耐。
做女神的男人,從來不那麽容易,尤其,當女人的光環強過這個男人時。想來,當梁思成被人說成“林徽因丈夫”時,他心裏多少是有些介意的。“做女神丈夫的不容易”這點,梁思成深有體會,為此,他還曾頗有些自嘲地對林洙說:
“中國有句俗話: ‘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對我來說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乍聽之下,這話似乎是褒贊,然而仔細思量卻不難發現,這是梁思成在抱怨:抱怨妻子強勢,光環蓋過自己太多。
在與林徽因這段外人艷羨不已的婚戀裏,梁思成其實很累。
只是,梁思成的累從來不輕易語於他人,但“他在這段婚姻裏的累”卻仍舊從他說過的壹些話裏被側面反映出了。梁思成在後來的回憶中對外界說:
“這壹輩子過得最舒服的日子,是娶了林洙以後。”如果將林徽因比作壹件外表光艷、華貴的貂裘外套,那麽林洙則是壹件樸實無華的棉衣無疑了。穿在外邊,自然是前者更風光,然而真正讓梁思成覺得舒適的卻還是那件棉衣。
婚姻從來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梁思成的冷暖也只有他自己知。
林徽因死後,組織上派了林洙前來照顧梁思成。這個小他27歲的女子不僅照顧他的生活,還協助他的建築事業,這樣的存在,稱作“賢內助”自不為過。
最緊要的是,和林洙在壹起的梁思成,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適。這種舒適有很大壹部分是因為:“梁思成方方面面都強於林洙”。
女人要崇拜才快樂,男人恰好享受被崇拜。
這個與妻子林徽因完全不同的女人虜獲梁思成,看似是偶然,實則是必然。仰望壹個人太久,脖子會疼,自然,為了平衡這部人人都會在仰望太久之後嘗試平視甚至俯視。
梁思成之於林洙,明顯是俯視。但俯視並不代表輕賤,有時候還恰恰能讓人的眼睛滴出水來。
享受著林洙仰望的梁思成,到這時才知道:什麽叫舒服愜意。
婚姻裏,最重要的終歸還是舒適度。嘗到這種舒適的梁思成漸漸感覺到自己已經離不開林洙了,本能地,他的愛在女人的崇拜裏被激發。
某個輾轉難眠的夜裏,梁思成披衣提筆,寫下了那首表白信,在信裏他寫到:
“妳的突然光臨,打破了這麽多年的孤寂,給了我莫大的幸福……我已經完全被妳俘虜了。”信的落款則是“心神不寧的成”,這壹年,梁思成60歲,林洙33歲,離異。
有人曾質疑,梁思成續娶林洙是為了找個年輕能照顧自己的女子。實際上,這或許是梁思成續娶林洙的其中壹個原因,但絕稱不上主因。
即便不娶林洙,得到組織上優待的梁思成也不缺照顧自己的年輕女人。可梁思成卻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續娶,為了娶她,他遭受了子女反對,還被無數朋友要挾“絕交”。
梁思成欲娶林洙之所以招致如此大的反對聲浪,自然與林洙曾是林徽因老師且曾受她資助有關。
梁思成是個極其愛護羽毛的建築界第壹大家,但他卻為了娶林洙甘冒身敗名裂的風險,這自然不僅僅是為了找個“能照顧他的年輕女人”那般簡單了。
壹個男子為壹個女子不管不顧,無疑,只有愛能解釋。
梁思成對林洙的“愛的點滴”,在多年後林洙寫的那本《林徽因、梁思成與我》中,被完整展示在了公眾面前。
林洙的書,讓公眾看到了壹個完全不同的梁思成,這個梁思成壹掃與林徽因在壹起的“不擅表達”,直接“徐誌摩上了身”。以下,是梁思成寫給林洙的情書部分:
“眉眉(林洙),想妳極了,愛妳極了,妳呢?”“尼尼愛,三天沒有得妳信,有仿徨的感覺” “成寄無限愛”從這些情書可以看出,晚年的梁思成對林洙的依賴讓他看起來極其像個孩子。通常,也只有在心愛的女子面前,男人才會像個孩子。兩人壹次分開後,梁思成提筆間筆墨裏浸潤的,滿滿都是他對她的依戀,請看梁思成當時的原話:
“愛眉,妳壹走,好像整世界都變了,本來象在春光明媚中度蜜月壹樣,妳壹走,天也陰了,也冷了,花也枯萎了,就是這樣。”此時的梁思成完全是壹副熱戀中男子的模樣,自然,他也是幸福的。
梁思成的幸福裏寫滿對林洙的感激,對於這個替她照顧家裏家外,並且替林徽因母親養老的女人,梁思成怎能不充滿感恩。臨死前,他抓著林洙的手熱淚盈眶道:
“這些年,多虧有妳啊!”“梁上君子”(梁思成)與“林下美人”(林徽因)的婚戀,的確羨煞旁人。然而,落實到柴米油鹽裏,再華麗的裝飾也比不上“舒適度”重要。
多數男人尤其老年,真正想要的無非壹個如林洙那般崇拜且對自己關懷備至的女子罷了。當然,如果“美人”“女神”也能如林洙這般,那當然強過壹切。
可現實裏的女神,從來高貴典雅帶點傲氣,甚至經常性地喜歡與男人壹決高下。“崇拜”這個字眼,自然是她們字典裏很少存在的字眼,好在,面對優秀的男人,她們也從來不乏“欣賞”的目光,女作家楊絳之於錢鐘書便是如此。
剖析到此,梁思成愛上林洙並不顧壹切續娶她的原因也呼之欲出了。這其中的緣由,頗有點詮釋“騎士精神”的意思。
古神話裏,騎士救了公主,兩人相愛,然而高傲的公主卻在被救後難改公主的強勢,騎士最終在救了平民女子與之相愛後壹去不返。
神話裏“舍公主選擇平民女子的騎士”,與林徽因死後梁思成續娶林洙:異曲同工!
與林洙之於梁思成相似的,還有廖靜文之於畫家徐悲鴻、甘少蘇之於翻譯家梁宗岱等。以上這些,均是男子拋棄了才貌雙全選擇資質平凡。
這就不可避免地讓人聯想到了今日的各路優質剩女,她們比尋常女子更難嫁,多數情況下並非眼光太高,而是因為已經“忘了男人需要崇拜”這回事了。
畢竟,“看到男人吹牛時還兩眼放光”,從來是大齡優質剩女做不到的。
女人啊,須知:優秀是壹回事,崇拜又是另壹回事!女人要崇拜才快樂,何不學著放大男人的某個優點,試著崇拜壹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