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寫法:豎、橫折、橫、橫、撇、橫折鉤、橫、橫。
明,漢語壹級字,讀作mèng或míng,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日月交輝而大放光明,即《說文解字》所謂的“照也”,後延伸出照亮、點燃、公開的、天亮等含義。
說文解字註
卷七朙部朙,照也。
註:火部曰:“照,明也。”小徐作“昭”。日部曰:“昭,明也。”《大雅·皇矣》傳曰:照臨四方曰明。凡明之至則曰明明。明明,猶昭昭也。《大雅·大明》、《常武》傳皆雲:“明明,察也。”《詩》言“明明”者五。《堯典》言“朙朙”者壹。
《禮記·大學篇》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鄭雲:“明明德,謂顯明其至德也。”《有駜》:“在公明明。”鄭箋雲:“在於公之所但明明德也。”引《禮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夫由微而著,由著而極,光被四表,是謂明明德於天下,自孔穎達不得其讀而經義隱矣。
康熙字典
《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並音鳴。《說文》:照也。《易·系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雲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又《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又《洪範》:視曰明。傳:必清審。
又《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又《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又《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又《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又《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又《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又星名。《詩·小雅》:東有啟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為啟明。又《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又《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