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唐字筆順

唐字筆順

唐字的筆順為:點、橫、撇、橫折、橫、橫、豎、豎、橫折、橫

唐字的壹些相關信息

唐(拼音:táng)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唐的本義不見用於古文字材料,有資料認為本義是大言、大話。甲骨文中用為殷先王大乙之專名,即文獻之成湯。由大言義引申出廣大義,由廣大義引申出虛空義,如:荒唐。後來“唐”假借作朝代名稱,如唐朝、後唐。唐朝極盛時,聲譽播及邊疆及海外,故後世少數民族地區沿稱中原為唐,國外則徑稱中國為唐。

壹、包含"唐"字的成語?

1、刻畫唐突

刻畫唐突,漢語成語,拼音是kè huà táng tū,意思是為了突出醜的而貶低了美的。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2、馮唐易老

馮唐易老,漢語成語,拼音是féng táng yì lǎo,意思是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

3、唐突西施

唐突西施,漢語成語,拼音是táng tū xī shī,意思是比喻為了突出醜的,而貶低了美的。出自《詩話》。

4、馮唐頭白

馮唐頭白,漢語成語,拼音是féng táng tóu bái,意思是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邁。出自《登南海驛樓》。

二、字源解說

“唐”字的構型說法不壹。甲骨文上面的字形是“庚”,下面是“口”,表示跟用口講話有關。商代金文與此大同。關於“唐”字的構型主要有以下說法:

1.形聲兼會意字。“庚”字有變更之義,與“口”結合,指開口說大話、說空話。

2.形聲兼會意字。“庚”字指壹種鐘鈴之類的樂器(為鉦、鼓、鏞等,其說不壹),與“口”結合,表示說話聲音像鐘鈴壹樣很響很大,也是指說大而無邊際的話。

3.形聲兼會意字。“庚”字是加工糧食的風櫃,這風櫃出風口很大,與“口”結合,比喻張口說言過其實的大話,所以“唐”字用“庚”字作聲符並會意。

4.形聲字。“庚”在“唐”字中僅為聲旁,不表意。

以上四種說法不壹,但造字本意基本相同,都把“唐”字的本義歸納為“說大話、空話、虛誇”。“唐”字從甲骨文到篆書,字形沒有較大變化。到了隸書,“庚”字開始變得不對稱,“幹”形的頂部與左側的邊線逐漸變成“廣”字頭,包圍部分變為“肀”。“口”無明顯變化。

三、詳細釋義

1、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徒郎切(táng)

大言也。從口,庚聲。

_,古文唐從口(?)、_。

註釋庚聲:庚古音讀如岡,屬陽部。與易聲同部相近。?

說文解字註

大言也。

註:引伸為大也。如說《尚書》者雲:唐之為言蕩蕩也。見《論衡》。又為空也,如《梵書》雲。福不唐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虛而多受之意。?部曰:堤、唐也。

《說文》曰:“大言也。”又州,春秋時楚地,戰國時屬晉,後入於韓,秦屬南陽郡,後魏為淮州,隋為顯州,貞觀改為唐州,因唐城山為名,即_鳳隱所。亦姓,唐堯之後,子孫氏焉,出晉昌、北海、魯國三望。徒郎切。四十。

校釋:四十,原訛作“四十壹”。?

2、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唐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7

古文:_?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_徒郎切,音堂。《說文》:大言也。從口庚聲。《莊子·天下篇》:荒唐之言。

又《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_玉旁唐。註:郭璞雲:旁唐,_薄。

又國名。《玉篇》:堯稱唐者蕩蕩,道德至大之貌。《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疏:韋昭雲: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也。按書傳皆言堯以唐侯升為天子,不言封於陶唐。陶唐二字,或***為地名,未必如昭言也。

又《詩·唐風》:疏:唐者,成王母弟叔虞所封其地,帝堯夏禹所都之墟,漢曰太原郡。

又漢縣名。《前漢·地理誌》:中山國唐縣。註:故堯國也,唐水在西。《詩·唐風》:疏:皇甫謐曰:堯始封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後徙晉陽,及為天子,都平陽,於詩為唐國,則唐國為平陽也。

又魯地。《春秋·隱二年》:公及戎盟於唐。註:高平方輿縣北有武唐亭。

又《戰國策》:左濟右天唐。註:謂高唐。《前漢·地理誌》:平原郡高唐。註:桑欽言,漯水所出也。

又《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註:韋昭曰:在南郡。

又《地理誌》:會稽郡錢唐。註:武林水所出。

又《後漢·光武紀》:進屠唐子鄉。註:唐子鄉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南。《廣韻》:唐州,楚地。戰國時屬晉,後入於韓,秦屬南陽郡,後魏為淮州,隋為顯州,貞觀_為唐州,因唐城山為名。

又姓。《廣韻》:唐堯之後,子孫氏焉。《史記·秦本紀》: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為唐太後。

又《屈原傳》: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又唐山,復姓。《前漢·禮樂誌》:高祖唐山夫人。

又《詩·陳風》:中唐有甓。傳:中,中庭也。唐,堂途也。疏:爾雅釋宮雲:廟中路謂之唐,堂途謂之?。李巡曰:唐,廟中路名。孫炎引詩中唐有甓。堂途,堂下至門之徑也。然則唐之與陳,廟庭之異名耳,其實壹也。故雲:唐,堂途也。《周語》:陂唐_庳,以鍾其美。註:唐,俗本作塘。《說文》:無塘字。

又草名。《詩·_風》:爰采唐矣。傳:唐,蒙菜名。《爾雅·釋草》: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又弓名。《周禮·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

又葉徒紅切,音同。《歐陽修·楊諫議銘》:震官太尉,四世以公。於陵正直,仆射於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