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地名。即本詩題目中的“茅山”。在江蘇境內,
西漢景帝時期,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來到這裏修道拯民,建三茅道觀,稱他們為三茅真人,故稱山此山為三茅山。後來,弟兄三人受邀請又來到另壹座山上修道,後來的這座山也叫“茅山”。這就是現在的南北茅山。
天末:天際、天邊。
聾:《康熙字典》:又宣十四年鄭昭宋聾。註聾,闇也。闇。又不明也。所以,這裏的“聾”表示看不清。
髻鬟:本義為女子頭上的環形發髻。詩中代指三茅山峰。
三茅在何許,天末聾髻鬟:三茅峰在哪裏?天際那雲遮霧障隱隱約約像女子發髻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