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杭的組詞:杭州、杭育、杭椒、杭越、杭潁、頡杭、杭絕、飛杭、杭筏、杭絹、杭子。
杭,漢語常用字,拼音是háng,釋義有三: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的簡稱,京杭大運河;姓;古同“航”,渡河。杭,形聲,字從木,從亢(kàng),亢亦聲。
亢本指管子、管形物,引申指長圓柱體。木指樹木、樹幹、木材。木與亢聯合起來表示“用等長的樹幹並聯紮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杭。
《集韻》寒剛切《韻會》《正韻》胡剛切,音航。《玉篇》州名,《禹貢》揚州之域。宋鼂無咎曰:左浙江,右具區,北大海,南天目。
又《唐韻》與航同。《說文》方舟也。《詩·衞風》誰謂河廣,壹葦杭之。
又天杭,天漢也。《揚雄·太玄經》漢水羣飛,蔽於天杭。
又姓。《姓苑》望出丹陽,漢有長沙太守杭徐。
又《韻會》居郞切,音剛。《禮記·註引·士喪禮·下篇》陳器曰杭木。葬者,杭木在上,茵在下。
源流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亢父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戰國策·齊策》的記載,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貴族受封於軍事要地亢父(今山東濟寧),世稱其為亢父。據古籍說:徑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馬不得並行。
在亢父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亢父氏,後以通假字分衍為單姓亢氏、伉氏、抗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三伉之後,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三伉氏,春秋時衛邑也。抗氏,魏國三伉大夫之後,後有抗喜為漢中太守。”三伉,在今河南省鶴壁市滑縣沙店壹帶。
據典籍《說文解字》中的註釋,古代“杭”、“抗”、“亢”、“伉”四字通假,因此,三伉大夫的後裔子孫以居邑名稱為姓氏,分別有稱抗氏、杭氏、亢氏、伉氏者,四氏同宗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