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詩詞中的平仄是怎麽回事!押韻又指的什麽?

詩詞中的平仄是怎麽回事!押韻又指的什麽?

壹、回答:

1、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五種聲調,稱為平(陰平、陽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余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壹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自元朝周德清後,平分陽陰,仄歸上去。逐步形成陰平、陽平歸平,上聲、去聲歸仄,入聲取消的格局。

2、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壹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壹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

二、擴展知識:

1、詩詞平仄簡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壹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壹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對聯:(聯尾)上仄下平

2、押韻的禁忌:

(1)、忌重韻

即同壹個韻字在壹首詩的韻腳裏重復出現,此乃大忌。

(2)、避免同義字相押

如壹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韻

古人寫詩多依官韻,而許多我們認為是同韻的字在官韻中被分別列入不同的韻部之中,如“冬”與“東”之類,如果在同壹首詩中相押,即為出韻。這主要是因為古今語音變化的原因,今天已沒有必要再強調這壹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