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胡雪巖和左宗棠什麽關系

胡雪巖和左宗棠什麽關系

胡雪巖和左宗棠是合作關系。

清鹹豐十壹年(1861年)十壹月,太平軍攻打杭州時,胡雪巖從上海、寧波購運軍火、糧食接濟清軍。是年底,杭州城破,王有齡因喪失城池而自縊身亡,胡氏頓失依靠。左宗棠由曾國藩疏薦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

清同治元年(1862年),胡雪巖獲得新任閩浙總督左宗棠的信賴,被委任為總管,主持杭州城解圍後的善後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錢糧、軍餉,使阜康錢莊大獲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

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後,胡雪巖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來於寧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間。他在經辦糧臺轉運、接濟軍需物資之余,還緊緊抓住與外國人交往的機會,勾結外國軍官,為左宗棠訓練了約千余人、全部用洋槍洋炮裝備的常捷軍。

清同治五年(1866年),胡雪巖協助左宗棠在福州開辦“福州船政局”,成立中國史上第壹家新式造船廠。就在船廠剛剛動工不久,時逢西北事起,朝廷突然下令左宗棠調任陜甘總督。左宗棠赴任之前,壹面向朝廷推薦江西巡府沈葆楨任船政大臣,壹面又竭力推薦胡雪巖協助料理船政的壹切具體事務。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11月),時任陜甘總督的左宗棠調兵遣將,準備發兵新疆。帶兵打仗需要糧食。左宗棠給胡雪巖致信,請胡雪巖向上海灘的外國銀行借款,解西征軍燃眉之急。

當時借外債很難,連恭親王向洋人舉債都被拒絕。但胡雪巖非同壹般,朝廷辦不成的事他辦成了。他以江蘇、浙江、廣東海關收入作擔保,先後六次出面借外債1870萬兩白銀,解決了西征軍的經費問題。

胡雪巖還給西征將士送了“諸葛行軍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藥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虞。左宗棠贊曰:“雪巖之功,實壹時無兩。”

擴展資料:

左宗棠軼事典故:

1、結識陶澍

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春天,兩江總督陶澍回鄉省親。途經醴陵,縣公館的壹副對聯讓他怦然心動:“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這副對聯,表達了故鄉人對陶澍的敬仰和歡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壹生最為得意的壹段經歷。

走進公館,迎面是壹幅山水畫,上有兩句小詩:壹縣好山為公立,兩度綠水俟君清。意思是醴陵縣那傲然屹立的山峰,皆是仰載陶公壹腔凜然正氣而生。小小醴陵,居然有我的知己!這位60多歲的封疆大吏,當即提出要見見這詩文作者。而作者,便是左宗棠。

2、湘江夜話

左宗棠布衣時,林則徐就聞其名。道光二十九年,林則徐途經湖南,終在長沙舟中得見。《清稗類鈔》記載,左宗棠早慕林則徐大名,急於相見,不料慌忙之間落入水中,壹身濕衣爬上林則徐的船,行過禮後說:“聽說古時對待士人有‘三薰三沐’的禮節,‘三沐’已然拜領,不過‘三熏’還沒有。”

林則徐笑道:“落湯雞了,還打什麽文語?快去更衣,別著涼。”兩人相談達旦。說道新疆局勢,林則徐忽然用手拍左的肩膀,嘆道:“他日完成我的誌向的人,大概是妳吧!”

林還於舟中手書壹聯贈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在落款時林自稱“愚弟”,稱左為“仁兄”。左極感之,晚年猶懸此聯於齋壁。

3、左都禦史

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處為幕友時,深得信任,權柄遂大。《清稗類鈔》稱,駱秉章終日飲酒行樂,政務委諸左,左對他說:“您好似木偶,沒有我牽著,哪裏動得起來呢?”

《庸庵筆記》則稱,世傳駱秉章壹日聽聞撫署轅門傳來炮聲,趕忙問身邊人出了什麽事,回答說:“是左師爺在拜發軍報折。”駱點點頭,徐徐說:“要不把折子拿來給我看看?”

傳言雖有誇大,但左之“乾綱獨斷”亦可見壹斑。當時巡撫駱秉章不過是兼右副都禦史,而湖南人戲稱左為“左都禦史”,以示左的權力還要超過駱。

百度百科——胡雪巖

百度百科——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