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習的筆順筆畫

習的筆順筆畫

習的筆順筆畫:橫折鉤、點、提。3畫。

書寫“習”字的時候,需要先把外包圍結構完成,最後書寫文字內部,屬於基礎的從外至內的書寫規律。習(拼音:xí)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壹般認為像鳥在日光下飛行,壹說表示鳥在日光下練習飛行。

習的基本義是練習、學習。又表示反復學習而熟悉。又表示因多次接觸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即習慣。由多次練習又引申為經常。

“習”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其上部為“羽”字,古字形像羽毛,是鳥飛行的主要憑借,此處代指小鳥;下部是“日”,即為太陽。可見“習”字是由“羽”和“日”兩字組成的會意字。對此,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會意為:日出之時,鳥振羽撲翅,想離巢而去。

筆畫書寫順序規則

中國漢字的筆畫書寫順序具有壹定的規則性,主要規則就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進後關,先中間後兩邊,從外到內等。“習”字,就是典型的由外到內,先寫半包圍結構,再寫內部。筆順正確與否,壹定程度上關系到書寫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壞。

康熙字典

未集中羽部習。康熙筆畫:11。部外筆畫:5。

《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竝音襲。《說文》:數飛也。《禮·月令》:鷹乃學習。

又《易·坤卦》:不習,無不利。註:不假修為,而功自成。《論語》:學而時習之。何晏註:學者以時湧之。

又《易·坎卦》:習坎。註:習謂便習之。《釋文》:習,重也。

又《書·大禹謨》:士不習吉。傳:習,因也。

又《詩·邶風》:習習谷風。傳:習習,和舒貌。

又姓。《廣韻》出襄陽。晉有習鑿齒。◎按《說文》習自為部,今從《正字通》並入。字從羽,從白。俗作習,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