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調整對象不同。民法典主要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刑法則調整犯罪行為。
2、任務不同。民法典的任務是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穩定;刑法的任務是維護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安全,懲罰犯罪和保護人權。
3、違法責任不同。民法典規定的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包括賠償和債務等;刑法規定的責任主要是限制人身自由,如有期徒刑、拘役等。
4、適用法律不同。民法典主要適用民事法律規範;刑法則適用刑事法律規範。
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包括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以及綠色原則。這些原則在民事活動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要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當遵循相應的原則。
違反民法典不壹定屬於犯罪。雖然民法典和刑法都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法律,但二者的性質和管轄範圍不同。違反民法典通常是違法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不壹定構成犯罪。只有當行為人的行為符合刑法的犯罪構成要件時,才會被認定為犯罪行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民法典側重於個人和企業之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旨在保護民事權利和穩定社會經濟秩序;而刑法側重於對犯罪行為的打擊和懲罰,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刑法》
第壹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鬥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壹切犯罪行為作鬥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