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漢語二級字,?[4]?讀作涿(zhuō ),指水滴、水流; 古水名, 相傳源出河北省古涿鹿山;〔~州、~鹿〕地名,大體於今河北中部,北京西南部。
詞義解釋
新華字典解釋
涿 (zhuō)
名
水滴〖drop〗涿,流下滴也。——《說文》。段玉裁註:“今俗謂壹滴為壹涿,音如篤,即此字也。”
古水名〖ZhuoRiver〗源出古涿鹿山,現保定淶源、淶水縣、涿州市、北京等地區有拒馬河,古涿水已不可考。
涿州、涿郡〖Zhuoprefecture〗“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莊子·盜跖》。古涿鹿地區包含今河北中部,北京市大部,核心區域和主要城邑為今河北涿州市。
涿州城始建於“炎黃合符釜山,戰於涿鹿之野,邑於涿鹿之阿”,在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國之涿邑,秦置涿縣,漢時設涿郡,三國魏時設範陽郡,唐時為範陽縣、涿州,元時為涿州路、涿州,明清時期先後隸屬北平府、順天府,中華民國時稱涿縣,隸屬京兆特區。
涿州自古是督亢膏腴之地,富庶繁華,由此人傑地靈,名家輩出,底座極為深厚。北京崛起後涿州為京畿南門,邦畿千裏,乃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壹州”之稱。建國後,先為涿縣屬河北,後於1986年9月改稱涿州市。
涿鹿自上古至建國後,歷代民間、史料及大量詩集書信等皆指今涿州市,而今河北省涿鹿縣古代屬涿鹿地區,民國年間異地借用涿鹿為名改原保安為涿鹿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