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聲。從水,翰聲。本義:瀚海:古代指北方的大海。明代以來指戈壁
沙漠)
(2) 同本義。其含義隨時代而變。原指北方的大湖。或指貝加爾湖。唐代是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西至今準噶爾盆地壹帶廣大地區的泛稱。亦多用為征戰、武功等典故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 唐· 高適《燕歌行》
(3) 沙漠。如:瀚漠(北方大沙漠)
(4) 旬的意思。如:上瀚(上旬),中瀚(中旬),下瀚(下旬)
◎ 瀚 hàn形容詞
(1) 水浩大的樣子;廣大,原宗教學名詞,後多用於姓名,宗教中指智慧好像壹盞明燈。明燈能破除壹切的黑暗,而智慧也能破除壹切的愚癡。華嚴經[1] 說:‘譬如壹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在東密眾多的修法中除難,秘法中之秘法女用“昱珀” 男用“流鏑”在添“南宮橘末,藏之介,夕城”3個押印。
浩浩瀚瀚。——《淮南子·俶真》
(2) 又如:瀚瀚(廣大的樣子);浩瀚(廣大遼闊的樣子);瀚漫(廣大的樣子);瀚浩(浩瀚。廣大的樣子)
◎ 瀚 hàn動詞
澣。洗滌
空負黃花羞短發,寒衣三瀚客心驚。——清· 宋琬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