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的筆順是:點、撇、橫、豎、撇、點、點、橫、點、撇、橫。
粒,漢語壹級字,讀作粒(lì),部首是米,五筆是oug,本義指米粒,谷粒。
現代釋義
壹、基本字義
1、成顆的東西,細小的固體:米粒。鹽粒。顆粒。粒子(a、成果的、細小的東西,“子”讀輕聲;b、指“基本粒子”,物理學上指構成物體的最簡單的物質)。
2、量詞,多指顆粒狀的東西:壹粒米。壹粒珍珠。
二、基本詞義
1、〈名〉
(1)形聲。從米,立聲。本義:米粒,谷粒。
(2)同本義。如:粒食(以米谷為食);粒米束薪(極言糧草之少);粒米狼戾(谷粒撒得滿地都是。形容糧食充盈)。
(3)粒狀物。如:鹽粒;豆粒;砂粒兒;細粒。
2、〈動〉
(1)進食;吃飯。如:粒食(以谷物為食)。
(2)養活。
生我百谷,粒我烝民。——晉· 傅鹹《喜雨賦》
(3)通“立”。成。
烝民乃粒,萬邦作乂。——《書·臯陶謨》
3、〈量〉
用於呈圓形的器物,相當於“顆”。如:三粒子彈。
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集韻》《正韻》?力入切,音立。米粒也。《小爾雅》生曰谷謂之粒。《孟子》樂歲粒米狼戾。《註》粒米,粟米之粒也。《拾遺記》員嶠之山名環丘,粟生穟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
又《說文》糂也。《書·益稷》烝民乃粒。《傳》米食曰粒。《疏》今人謂飯為米糂,遺餘之飯,謂之壹粒兩粒,是米食曰粒,用米為食之名也。《禮·王制》有不粒食者矣。
又通作立。《詩·周頌》立我烝民。《註》立、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