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壹剛剛開學的時候會比較辛苦,有好多知識比較抽象,很難懂,可是對於學習是不能急的,要慢慢來。
數學:高壹上學期的數學是基礎,壹定要學好,否則高考可能會吃虧.數學課前壹定要提前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講,如果打筆記和聽講有沖突的話,就要著重聽講,老師講的是最重要的,課後要認真鞏固復習,做點習題.不要求多,但要求精。
英語:因為用的是新教材,不要認為課文不重要,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書本上的課文,語法也要了解,多看點英語雜誌,如《英語沙龍》、《英語廣場》等等.聽力呢用《瘋狂英語》比較不錯,另外21世紀報英語版能提高我們的閱讀水平。
語文:語文要註重積累,文言文很重要,作文也很重要,今年高考又另增加了熟語的考察,句子改錯,等等。
物理:我的物理學的最差,所以只能借鑒別人的學習方法了。
剛開始的物理和初中的不太能接上,好像是知識斷層,第壹章講的是力,怎麽說呢,力是非常非常重要,整個高壹都能和它扯上關系,物理拒絕想當然,不要以為它簡單,有道是"想當然,害死人"物理學習中不僅要多做題,而且要看課本,任何學科基礎知識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到摩檫力就開始感覺到難度了,它是壹個檻,要學會如何分析力,才能進壹步學習更深的課本內容。
物理是最形象和直觀的壹門經驗性科學.學好物理,對定理概念的模型化,形象化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的物理可以通過記憶來學習而高中的物理更註重理解,推理和思維能力.大致可分為:力學,熱學,電學,磁學和光學,高壹主要是力學。
當然,沒有壹定的學習方法仍然解不了題,強調是"恰當"二字,同壹種題目就有好多解題方法,有隔離法,整體法,假設法,歸納法,守恒法,臨界法等,但要通過總結來解決。
化學:關於數理化的學習,有壹件大有裨益的事可以做的,就是有機會的話盡量不局限於老師的講課速度,適當給自己加提前量,超前自學。
化學被人稱為第二外語,原因就是需要記憶的東西比較多,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氧化性還原性等.這些知識往往很零碎,但做選擇題和推斷題時這些往往是突破口.記住眾多的知識點,僅僅是萬裏長征的第壹步,由於高中化學的理論色彩很強,註重理解和各個知識點的聯系,這裏需要強調聯系和推理能力,沒有這些能力妳也許會學會其中的某壹章,或各個章節,但壹旦綜合考察,仍然是捉襟見肘。
高壹的化學方程式很多,也數不清,但它們有記憶方法,用類似記憶法就可以了,記住壹個,理解記住其它的。
然後就是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同主族之間的關系,理清關系對做推斷題有很大的幫助。學習電解質這壹節,要註意電離平衡,電子式的寫法,等等。
化學並不難學,學不好往往是因為概念不清,該記住的東西沒有記住。學好化學沒有捷徑,只有在全面掌握書本知識的前提下,作題才有效果。
數學:所有學科中數學是最容易失分也是最容易得分的。於我個人而言,數學只要下到功夫,就壹定會有成效,可以先看書本,把書本上的每壹題都做會,例題尤其重要,基礎訓練在做完做會,另外再做壹些資料考試成績就會見漲。
高中的數學壹定要打筆記,另外還要有壹個錯題本,記錄自己所有做錯的題目,考試前看壹看會有很大的幫助,做題時不能死記硬背,要理解,會解題方法就會做同壹類型的所有題目。高壹數學的函數這壹章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量.選擇題還有技巧,可以用代入法做題,排除法等。
英語:英語學習主要分為詞匯、語法,閱讀與作文四部分,聽力也很重要(口語也很重要,只是高考中沒有要求)。詞匯是基石,沒有壹定的詞匯量,其余都學不下去,因為中國人學外語最困難的是缺乏語言環境,因此記憶課文內的單詞最好的辦法是把相關的課文背出來,背誦課文的好處遠不止記憶單詞而已,可以熟悉語法, 可以培養學外語不可或缺的語感.當然背誦課文很費時,妳可以挑重要的句子背。
英語中有很多中詞,介詞,動詞,名詞等,要學會分類,詞組也很重要。
看課外讀物時會碰到不認識的單詞,不要立即去查字典要學會猜意思。
壹定要有壹本英語字典,這是英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高壹新生物理學習方法指導
作者:倪聿新 文章來源:福建省霞浦壹中校報 點擊數:2609 更新時間:2006-7-24
對於高壹學生,開始學高中物理時,感覺同初中物理大不壹樣,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間有壹道鴻溝。那麽怎樣才能跨越鴻溝,學好高中物理呢?我想應該從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入手,找到新的學習方法。
壹.高中物理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
1、初中物理研究的問題相對獨立,高中物理則有壹個知識體系。第壹學期所學的新編高級中學?試驗修訂本必修)第壹章:力,第二章:直線運動,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第四章:物體的平衡等本身就構成壹個動力學體系。第壹章講述力的知識,為動力學做準備。第二章從運動學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找出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規律--加速度。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則從力學的角度進壹步闡述運動狀態改變?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則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改變物體平衡的規律。
2、初中物理只介紹壹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高中物理則註重更深層次的研究。如物體的運動,初中只介紹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對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變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減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壹個難點,“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首先要分清是相對哪個面,其次要用運動學的知識來判斷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然後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壹些問題中還要用物體平衡的知識能才得出結論。例如:在水平面上有壹物體B,其上有壹物體A,今用壹水平力F拉B物體,它們剛好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求A和B之間的摩擦力。分析:A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間的摩擦力為零。
3、初中物理註重定性分析,高中物體則註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難,當然也更精確。如對於摩擦力,初中只講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則要分析和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靜摩擦力的大小壹般要由物體的狀態來決定。高中物理還強調:(1)註重物理過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發生過程,分清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不變,哪些物理量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針對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更應該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過程及物理量的變化,就容易出錯。(2)註意運用圖象:圖象法是壹種分析問題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直觀,對我們處理問題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就容易混淆,同學們常感到頭痛,其實只要分清楚縱坐標的物理量,結合運動學的變化規律,就比較容易掌握。(3)註意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高中物理實驗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它對於我們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切實做好學生實驗,加強動手能力的鍛煉,註意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臺階產生的原因:
初中學生畢業後,升入高中壹年級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難教,這種在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教學中出現的脫節現象被稱之為臺階。根據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經過分析,產生臺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是第壹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對許多物理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壹般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而高中物理教學,大部分物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相當復雜的定量計算。學生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不適應。
2、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是第二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維基礎上的,它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從而使學生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數問題看得見、摸得著。進入高中後,物理教學便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領域過度。從目前的教材來看,這個臺階是較高的。如高壹物理教材中的靜摩擦力的方向,瞬時速度,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等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從人的認識過程來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是認識能力的壹大飛躍。
3、從通常是單因素的簡單邏輯思維到多因素的復雜邏輯思維(包括判斷、推理、假設、歸納、分析演繹等)的過度是第三個原因。
初中生進入高壹以後普遍不會解題,要麽就亂套公式,瞎做壹氣。其中壹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較為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善於判斷和推理,不會聯想,缺乏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在這壹點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
4、在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上,從單純的算術、代數方法到函數、圖象、矢量運算、極值等各種數學工具的綜合應用的變化是第四個原因。
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並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已經成為能否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至關重要手段了。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運算對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生疏和困難的。建立這個概念,掌握其運算需要壹個過程。如果再考慮到個別數學工具的應用和學生實際掌握的數學知識存在明顯的差距這壹事實。那麽,這個臺階就更為突出了。
5、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是第五個原因。
初中學生更多的習慣於由教師傳授知識,而高中物理學習中在相當程度上則要求學生獨立地或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包括預習、獨立地觀察和總結實驗以及系統地閱讀教材和整理知識等)。此外,高中物理學習中的理解和記憶,越來越顯得重要。許多學生對這種學習方法上的變化也需要壹個適應的過程。
三.如何學好高中物理
物理這門自然科學課程比較難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壹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作。物理課初中、高中、大學各講壹遍,初中定性的東西多,高中定量的東西多,大學定量的東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數學去計算。那麽,如何學好物理呢?
在學校裏,我們見到學習好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好,學習差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這裏確實存在壹個學習方法問題。
誰不想做壹個學習好的學生呢,但是要想成為壹名真正學習好的學生,第壹條就要好好學習,就是要敢於吃苦,就是要珍惜時間,就是要不屈不撓地去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能夠學好任何課程,堅信“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堅信有幾分付出,就應當有幾分收獲。關於這壹條,請看以下二條語錄: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後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幹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國文學家);有的人能夠遠遠超過其他人,其主要原因與其說是天才,不如說他有專心致誌堅持學習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頑強精神。--道爾頓(英國化學家)。
以上談到的第壹條應當說是學習態度、思想方法問題。第二條就是要了解作為壹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如下七個環節: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在以上七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少的學習方法,下面就針對物理學的特點,針對就“如何學好物理”這壹問題結合以上七個環節,提出幾點具體的學習方法:
(壹)課前預習。就是在上課的前壹天晚上對第二天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進行預習,通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難點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課前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二)專心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請教,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壹致、同步,不能自搞壹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另壹方面,還要註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壹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壹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壹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壹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壹直保存。
(三)及時復習。要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壹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裏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有能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四)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完成壹些題目。題目要有壹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壹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壹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壹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壹些,有時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壹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另外,對於完成作業要有如下的五點要求:①書寫工整;②作圖規範;③表達清楚;④推理嚴密;⑤計算準確。還有作業批改完發下去以後,有錯的要認真訂正並裝訂保存好,留待以後復習時用。
(五)解決疑難。有什麽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要隨手拿專門的本子記下,然後通過再思考琢磨或請教老師和同學來解決。專門的本子命名為“疑難問題記錄本”,記完壹本要再換壹本,每本都要編號保存著。
(六)系統總結。每學完壹個板塊,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識點連成線、鋪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想活躍。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七)課外學習。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適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見識壹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總之,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後記住,練習會做,逐漸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新,這樣才能最終達到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