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對於幼兒園調皮好動的孩子怎麽辦

對於幼兒園調皮好動的孩子怎麽辦

為使家長進壹步了解“兒童多動癥、抽動癥”,有三點可以幫助家長正確認識和對待孩子多動、抽動,學習困難,沖動任性等問題。

壹.“多動癥”有別於好動、調皮

好動、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軀體活動明顯比同齡兒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靜下來,就要警惕妳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癥”。

研究發現,“多動癥”與孩子頑皮有著四點本質區別:

① 註意力方面,調皮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能聚精會神,還討厭別人幹擾,而多動癥孩子玩什麽都心不在焉和無法有始有終;

② 自控力方面,調皮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裏和特別要求下能約束自己,可以靜坐,而多動癥孩子根本坐不住,靜不下來;

③ 行為活動方面,調皮孩子的好動行為壹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動癥孩子的行為多具有沖動性,缺乏目的性;

④ 生理方面,調皮孩子思路敏捷、動作協調、沒有記憶辨認的缺陷,而多動癥孩子則有明顯不足。

二.“多動癥”不壹定都多動

有些家長認為“多動癥”就是有多動的表現,事實上,在多動癥患兒中,有些並沒有活動過多的表現。她們平時並不多動,看上去很文靜,但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是老師眼中的“聰明笨小孩”,突出表現是註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學習困難,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易產生自卑、消極心理,出現厭學、逃學、說謊等行為。為此,有些並不多動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動癥”,這壹點應當引起家長註意。

“多動癥”實際上是指註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有三大核心癥狀,即註意力缺陷(通俗而言是易分心、不專心)、多動及沖動。有的孩子以註意力缺陷為主,有的以多動、沖動為主,更多的則是三者並存。”

三.頻繁做鬼臉——當心“抽動癥”作怪

有些孩子喜歡不同場合地頻繁眨眼、皺眉、抽動嘴巴、搖頭聳肩扮各種怪相,有時還伴有脖子抽動,家長以為是孩子不學好、染上了壞習慣,而大聲制止或批評警告,甚至棍棒相加,但絲毫沒有改正的跡象。事實上正是這種主觀判斷上的錯誤耽誤了孩子的治療,因為很可能孩子患上了“抽動癥”。

多動癥、抽動癥是壹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發病原因是由於兒童大腦單胺類神經遞質失衡所造成的。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多、自控力較差、註意力不集中、沖動任性;頻繁擠眉、眨眼、搖頭、撅嘴、聳肩、扭頸、有的喉中發“吭吭、喔喔”異響,說臟話等。由於大多數家長缺乏對“多動癥、抽動癥”的認識,將其與孩子好動、調皮、不學好、染上壞習慣混為壹談,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或沒有選對治療方法,致使各種癥狀伴隨著孩子成長,導致出現自尊心差,缺乏自信,情緒嚴重不穩、出現抑郁、精神分裂、品行障礙和反社會人格等不良現象。

因此,家長要註意,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這些癥狀,應及早做檢查,壹旦被確診為“多動癥、抽動癥”也不用慌張,只要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治療越早,孩子恢復得也越好。

孩子任性怎麽辦

任性,是獨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固執、抗拒、不服從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父母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孩子不聽話,父母的要求和願望難以實現,父母就會對孩子不滿,就容易出現不理智的表現:有的會采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嚴加管教;有的對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則對孩子的要求妥協,天長日久更助長了孩子的任性行為。

對此?我們提出幾條建議?讓家長能夠正確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

1.冷處理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

2.轉移註意力這種方法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註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註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3.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妳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壹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妳出去了。”

4.激將法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5.適當懲罰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壹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擔心餓壞孩子,壹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會有影響。

怎樣教育子女

人的壹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壹種基本形式,在年輕壹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絕大多數的家長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系,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誌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麽解決呢?筆者認為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采取以下方法:

壹、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 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壹。希望家長不要壹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壹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麽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欲因此進壹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壹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余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麽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麽寫,倒不如鼓勵孩子“妳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查看,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壹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壹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壹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

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

對孩子的愛的極端表現有:

1、認為只要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就是愛孩子,其實這是壹種無知的愛。孩子對愛的需要不僅是 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長只註意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品,卻忽視了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的家長給孩子買了許多書籍或買了電腦,卻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去讀書或正確地使用電腦,也不明白對孩子的精神鼓勵、贊揚、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愛,然而,這種精神上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

2、家長過分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了許多本應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這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降低了他們的自立精神與自信心。這種愛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對孩子將來獨立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3、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常常批評,甚至體罰孩子。有的家長的確非常愛孩子,但是,在觀念上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象不壹樣時,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這種望子成龍的愛往往會形成相反的情緒或情感――恨,對家長、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自己的恨。家長應該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培養其自信心,而不是發現問題就批評、指責或懲罰,才有可能使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

我記得有壹位外國科學家說過這樣壹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壹所學校”。的確,父母的教育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教育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將來,所以說家庭教育尤為重要,是個必不可少的課題,“望子成龍“是家長們的***同心願,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壹個將來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樣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在這方面付出努力。

對於“怎樣教育好子女?“壹直以來都是廣大家長們***同探討的話題,壹邊是社會,學校所關註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對於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並非千般壹律,應因人而異,這其中就大有學問,教育孩子應根據他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采取相應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應先從“德、智、體、美、善”五個方面抓起,即素質教育,首先,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須從小就要做壹個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舉壹些實例或者通過看電視,漫畫等引導孩子告訴他在生活中也要做壹個像其中的人物壹樣。

二、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使他感覺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學習,不要不聞不問,這樣他會感覺到學得沒勁,另外,家長與孩子***同制定出壹個目標,實行獎罰分明,當達到該目標時,家長應遵守“合同”給予相應的獎勵,若沒達標時,家長也不應責怪,打罵孩子,應鼓勵幫助指導他,這樣才能重新樹立起他的信心。家長應教孩子養成“不恥下問”的好習慣,獨立思考,善於分析難題等良好讀書習慣,教他學東西時應靈活掌握,不要死記硬背,“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方法不管用,時間花不少,效果卻壹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寫生字,寫了壹排,過段時間他還是寫不出來,這種方法太“死”,家長應多教壹些好的方法結子女。

三、“健康是財富”,家長應教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早起早睡,平時打打籃球,跑跑步等對身體很好。

四、家長應教育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對人有禮貌,教他們怎樣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子女影響非常大,這壹點應引起家長的重視,說話要得體,辦事要認真,給子女樹立壹個好的形象,告訴他們壹些做人的道理,平時在家裏給他們布置壹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天的事當天完成,給孩子制定壹個作息時間表,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許多,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平時應做到有壹顆愛心,還要細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們家長能做到這幾點,再加上學校和社會的***同關心,我們的孩子未來壹定能夠成為壹個對國家,對社會的有用人才。

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要註重的問題:

小兒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學齡前期,這是人壹生中很重要的時期,人的許多基本能力在這個年齡階段形成,如口頭語言、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性也在該期初步形成,所以,不能忽視這壹時期的教育及心理護理。早期教育包括體、智、德、美四個方面。

體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務。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這些任務,只有保健護理、保育營養還不夠,還必須開展壹定的體育活動,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兒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種臟器得到鍛煉,提高適應能力和各種功能。

智育:早期進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傳授深奧的科學知識,而是要把開發兒童的智力作為重點即發展兒童的註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學齡前期的智力教育,是為今後的教育打基礎的,錯過這個時期,以後再學習就十分困難了,甚至無法補償,比如口語就是如此。壹個人如果在學齡前期沒有練習說話的機會,待到成人後即使花費很大的精力,也達不到正常人的口語水平。我們要從培養兒童智力、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幾方面做準備,而不能以識多少字,學了幾冊算術作為兒童智力高低的標準。

德育:是指對兒童的品德教育。人的品德的形成分析起來有三種因素,即對品德的認識、情感和行為。學齡前兒童對事物認識水平比較低,許多抽象的道理還不能理解,只能夠了解比較直接的、簡單的是非標準,並且能夠培養壹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為習慣,如禮貌、善良、誠實等。兒童的模仿性強,社會上許多事情都會不知不覺影響他們,如不主動地進行教育,兒童則會自然而然地學會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細致地將教育內容滲透到兒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絕不是僅靠說教、講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美育:是指對兒童的審美教育。生活中有許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會使人產生美的感受,某些藝術形式就是將這些美的內容加以提煉、升華的結果。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就是要培養他們有意識地體驗生活中的美、並教給他們初步的技能技巧,來表現出自己美的感受,甚至進行某些創造。藝術形式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大都用聲音、色彩或動作姿態來描繪,這正符合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所以,藝術形式能夠引起兒童的註意和興趣,易使之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如歌曲、樂曲、舞蹈、詩歌、美工、文學作品等都是對兒童知識經驗少,理解和欣賞水平低,生理上還不成熟所以只能選擇那些淺顯易懂的作品。

我們周圍的環境,以及人的行為、語言對培養兒童的美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幼兒園和家庭環境的美化、成人的舉止、行為、服飾都很重要。

學齡前兒童,在心理護理上應註意心理特征。此時的兒童抽象思維已經產生,能夠對抽象的數概念有所認識;創造想象也已出現,個別兒童還能畫出很新穎的畫面,編出有情趣的小故事。因此,家庭生活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都要給兒童創造壹個良好的氛圍,要讓兒童從日常的生活中,感受真善美的陶冶,通過耳濡目染,培養兒童良好的品質,使其心理在壹種健康、向上、友愛的環境中得到發展。在心理護理上,要十分註意方法,對兒童切忌采用粗暴簡單的訓斥,這樣容易使兒童產生自卑心理;也不能采用遷就、縱容的方法,這樣就會使兒童產生不辨是非,自以為是的心理,采用正面引導,循循善誘的方法,如通過勞動培養兒童勤勞、助人為樂的品德,讓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勞動後的愉快及幫助他人後的快樂。在兒童的心理護理上還應註意順其自然,要和兒童教育、兒童保健緊密地結合起來。護理得當,可使兒童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