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的禽滑厘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春秋時期的禽滑厘是墨子的弟子,他的字為慎子,其後代以他的字作為姓氏,形成慎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太子白公勝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的楚國太子白公勝的後裔中有的被封在慎邑,他的子孫便以邑名作為姓氏,稱為慎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春秋時,楚國有個地方叫慎縣,是白公之邑,其後人以地為氏,望出天水。
根據歷史文獻資料考證,楚過時期的慎邑在今安徽省潁上縣西北
得姓始祖:禽滑厘。
慎氏是源自戰國時代魏國著名思想家墨子的學生,名為禽屈厘,即禽滑厘,字慎子,其後人取其字為姓氏以紀念。戰國時期法家學派學者。趙國人他從“棄知去己”的觀點出發,提出法治政治主張,並把君主的權勢看作行法的力量,認為有了權,有了法,壹個平凡的君主就可以“無為而治天下”了。著作現存有《慎子》七篇。據《尚友錄》上記載:“禽滑厘,字慎子,以字為姓。”故慎氏後人尊禽滑厘為慎氏的得姓始祖。
慎氏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肅通渭)
二.各支始祖:
慎 淡、慎 沒:諸暨開元鄉慎氏,其先由三衢而臺州而婺州。婺州始遷祖十傳至裔孫淡、沒兄弟,始於南宋建炎間遷諸暨開元。是為暨陽開元慎氏始祖。
三.遷徙分布:
依《姓氏考略》記載,春秋時,楚國有個地方叫慎縣,是白公之邑,其後人以地為氏,望出天水。而根據歷史文獻資料考證,楚時的慎邑,在今安徽潁上縣西北。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肅通渭)。
慎氏人在宋朝名人輩出,家族昌盛。
慎姓人數不多,分布較廣
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河北、甘肅、江蘇、浙江等省。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壹帶地區。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其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地。
2.堂號:
敦睦堂:資料有待補充
五.家乘譜牒
暨陽開元慎氏宗譜十八卷,首壹卷,(民國)慎益彰等纂修,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暨陽開元慎氏宗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壹冊,殘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暨陽開元慎氏宗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七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殘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暨陽開元慎氏宗譜,(清)慎掄逵等纂修,清光緒十年敦睦堂木刻活字本八冊,今僅存第二卷、第五~六卷、第八~十卷、第十二卷、第十六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暨陽開元慎氏宗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殘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暨陽開元慎氏宗譜,(民國)慎隆等纂修,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敦睦堂木刻活字本十冊,今僅存第壹~二卷、第四卷、第七~九卷、第十壹~十三卷、第十六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六.字輩排行:
原始字輩
元吉大中天
文有全枝連
金殿錫寶玉
英傑占奎先
河南新密
字輩字二十個,
自字輩為十四世:
自玉永清明
國家福興成
同慶廣宗德
文治保太平
湖北宜昌
慎點乃其世俗方,
克承先誌運永昌
江山萬古玉宗祖
繼續相傳子有光
江蘇徐州
克雲景泰
培永興邦
榮玉孝福
年樂延長
其他地區資料有待補充
七.楹聯典故:
1.四言通用聯:
望出天水;源自慎邑:全聯典指慎氏的源流和郡望。
辭官養母;卻試拂來:上聯典指北宋初期的信安人慎知禮,十八歲時被吳越王錢俶任為掌書記。入宋後,歷官鴻臚卿、興元知府,後因母親年老而辭官,被人稱為孝子。他從幼年到老年,壹生好學,每讀五經,壹定要正襟危坐,從不懈怠。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錢塘人慎東美,字伯筠,為人狂放而不願受約束。曾到京城應試,見試院森嚴,便說:“就這樣對待天下的士子嗎?”於是,拂袖而去。嘉祐年間,由宰相韓琦推薦,入朝做官。有文才,能寫詩,又擅和書法,筆力飄逸,不迎合時俗。
胤繁天水;德被修江:上聯典指慎氏的望族居天水郡。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良吏慎鉞,康定知建昌軍,治尚大體,明而不苛,民鹹戴之。
政施威惠;學務刑名: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慎鉞知建昌軍,威惠並行,民皆德之。下聯典指春秋時期的慎到嘗為韓大夫,務刑名之學。
2.五言通用聯:
慎子傳萬古;名山記千秋:上聯典指戰國時期的法家慎到,趙國人。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旨意,主張“抱法處勢”,“無為而治”,從“棄知去己”出發,著十二論,為四十二篇,名《慎子》。下聯典指明朝嘉靖年間的進士慎蒙,字山泉,歸安人。官至監察禦史。著有《天下名山諸勝壹覽記》。
3.八言以上通用聯:
寄永望夫,重諧伉儷;辭官養母,永譽縉紳: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嚴灌夫妻慎氏因無嗣被出,慎氏作詩曰:“便是孤帆從此去,不慎重上望夫臺。”灌夫淒然,復為夫婦。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慎知禮怪母老辭官,縉紳稱其孝。
宋朝詩人,坐介奇遇;周時處士,稷下雅延: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詩人慎伯筠事典。下聯典指戰國時期慎到的事典。
慨待士之非,拂衣卻試;屏支離之說,撰著成書: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慎東美事典,下聯典指慎到事典。
八.歷史名人:
慎 到:(公元前390~前315年),趙國人。著名戰國時期韓國大夫、法家。
曾在齊國的稷下講學,頗負盛名。研習黃老的道德之術後得到啟示,於是有了自己的學說,他主張“抱法處世”“無為而治”,從“棄知去己”出發。
著作有《慎子》四十二篇。
原來學習道家思想,是從道家中分出來的法家代表人物。齊宣王時他曾長期在稷下講學,對於法家思想在齊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史記》說他有《十二論》,《漢書。藝文誌》的法家類著錄了《慎子》四十二篇。後來很多都失傳了,《慎子》現存有《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五篇,《群書治要》裏有《知忠》、《君臣》兩篇,清朝時,錢熙祚合編為七篇,刻入《守山閣叢書》。此外,還有佚文數十條
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別重視“勢”、“術”、“法”,但都是在提倡法治的基礎上提出的不同觀點。“勢”主要指權勢,慎到認為,君主如果要實行法治,就必須重視權勢,這樣才能令行禁止。
第壹,慎到主張“民壹於君,事斷於法”,即百姓、百官聽從於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在做事是必須完全依法行事。而且,立法權也要集中於君主之手,各級的官吏只能嚴格地遵守法律和執行法律,即“以死守法”。百姓則要接受法令的規定,按法做事,即“以力役法”。慎到認為這樣才能實行法治,並取得功效。在君主具體執法的過程中,慎到提倡法治,做到公平執法,反對人治。主張立法要為公,反對立法為私。用他的話說,就是“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所在。”他認為法治比人治優越,甚至說不好的法律也比沒有法律好
第二,他提倡重“勢”和“無為而治”。重“勢”是為了重視法律,君主只有掌握了權勢,才能保證法律的執行。慎到把君主和權勢分別比喻為飛龍和雲霧,飛龍有了雲霧才能飛得高,如果雲霧散去,飛龍就是地上的蚯蚓了。如果有了權勢,即使像夏桀那樣的昏庸殘暴,命令也能執行,即“令則行,禁則止”。如果沒有權勢,即使像堯那樣賢德,百姓也不聽從命令。所以,慎到反對儒家主張的“德治”,認為那樣不可能使法律貫徹執行,會產生很多弊端。在無為而治方面,慎到和申不害主張是相似的,只是論述的角度不同。他認為,如果國君什麽事都自己親自去做,不但會筋疲力盡,還會使大臣旁觀,不積極做事,等壹旦有了過失,大臣會把責任推到君主身上,君臣矛盾的激化甚至會導致謀反篡位的事出現。
慎知禮:(生卒年待考),信安人。著名北宋初期文士。
十八歲時被吳越王錢俶任為掌書記。入宋後,歷官鴻臚卿、興元知府,後因母親年老而辭官,被人稱為孝子。
他從幼年到老年,壹生好學,每讀五經,壹定要正襟危坐,從不懈怠。
慎東美:(生卒年待考),字伯筠;錢塘人。著名宋朝狂士、畫家。
為人狂放而不願受約束。曾到京城應試,見試院森嚴,便說:“就這樣對待天下的士子嗎?”於是,拂袖而去。
秋夜,慎東美待潮於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壹杯,對月獨飲,意象傲逸,吟嘯自若。顧子敦適遇之,亦懷壹杯,就其樽對酌。期間,慎東美不問,顧子敦亦不與之語。酒盡各散去。
宋嘉祐年間,慎東美由宰相韓琦推薦,入朝做官。
慎東美工書,王逢原贈之詩,極稱其筆法,有曰:“鐵索急纏蛟龍僵。”蓋言其老勁也,筆力飄逸,不迎合時俗。蘇東坡見其題壁,亦曰:“此有何好,但似篾束枯骨耳!”慎東美聞之,笑曰:“此意逢原已道了。”今惟丹陽有《戴叔倫碑》,是其遺跡。
慎 鉞:(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官吏。
管理有方,嚴明但不苛刻,為民做主,得到人民的愛戴。
慎溫其:(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詞人。
宋朝人改變唐朝人做律詩的習慣,開始做詞,句式比律詩自由,又合譜可歌唱,也稱為“長短句”。慎慎溫其對詞學就很有見解。
慎知禮:(生卒年待考),慎溫其的兒子,著名宋朝詞詩人。
從小受家學家教,以知書識禮,年青有為並以至孝而聞名當時,做了興元知府。喜作詩,工醫術,後官開封知府
慎從吉:(生卒年待考),慎溫其的孫子。著名宋朝詞詩人。
愛作詩詞,又通醫學,做過開封知府。
慎 蒙:(生卒年待考),字山泉,歸安人。著名明朝大臣、學者。
明朝嘉靖進士,在朝廷任監察禦史。著作有《天下名山諸勝壹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