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學姐的推薦 很不錯 但是>壹般的讀者是不容易找到的 其中缺少校註 對於古文知識不是很豐富的讀者 使用也是相當困難的 建議選用普及壹點的古詩文選本 關於王力的>作為很多大學中文系的教材,已經使用了幾十年,質量是完全可以保證的。
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也是容易理解的壹部古代漢語著作。 古代漢語方方面面的內容都有涉及,語言通俗易懂,講解透徹,條理清晰。
主要包括文選,常用詞和通論三部分。其中的通論部分包括字書辭典,詞匯,文字,語法,修辭,>的用韻,詩律,詞律,曲律,古書註解,句讀,文體和古代文化常識等學習古代漢語和閱讀古籍所必備的基本知識。
還有壹套北大中文系的郭錫良、唐作藩、何九盈、蔣紹愚、田瑞娟等第二代學者編寫的《古代漢語》,質量也不錯。 如果是看文選,>的選擇量確實不大。
前面有學者推薦朱東潤先生的作品選,也是中文系的經典教材,但是朱先生生活的年代,受時代的局限的影響,階級觀點的意識很濃,導致了選擇作品的公允,錯過了很多優秀的著作。 現在由南京師範大學郁賢皓先生主編的《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已經在很多大學中文系使用,比較新穎,選文比較恰當,可以找來看看。
2.古代漢語(王力)主編的第壹冊復習重點
1、六書:是漢代人對古文字構成規則的概括和歸納,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壹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
五曰轉註,轉註者,建類壹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2、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的意義,是指與該詞書寫形式相應並有文獻參證的最古的意義。 3、詞的引申義:就是由本義直接或間接引伸出來的意義,與本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4、詞類活用: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又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它類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就叫做詞類活用 5、異體字:兩個或幾個形體不同而讀音、意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叫異體字。
壹、對於異體字,有幾點應當註意: 第壹,有些字古代常通用,讀音也相同,但意義不完全相同,不應看作是異體字。如:維、唯、惟,作語氣詞常通用,但“維”的本義是繩索,《淮南子·天文》:“天柱折,地維絕。”
這個意義不能寫作“唯”、“惟”。“惟”的本義是思索。
“唯”的是應答聲。它們的意義並不完全相同,是不同的三個字。
再如:“遊”和“遊”。“遊”的本義是關於行走的,“遊”的本義是關於水的。
關於行走的都可寫作“遊”,但關於水的卻不能用“遊”。 第二,有些字只是偶爾通用,不能認為是異體字。
如“蚤”和“早”,兩個字意義完全不同,只是讀音相同或相近,臨時借用,屬於古音通假。 第三,不能把異體字和古今字混為壹談。
異體字的顯著特點是音義完全相同,而古今字表示的意義壹般有多少之別。 同壹組異體字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替代,而今字卻並非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替代古字。
二、判斷句表示某種事物是什麽東西或不是什麽東西,某種事物屬於某壹類或不屬於某壹類。 判斷句就是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謂語的句子,主要用?磯允攣鍀?薪饈突蚍擲唷? 三、判斷句的特點: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和現代漢語不同,壹般不用系詞“是”,而是用名詞性謂語直接表示判斷。
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語氣詞“也”加強判斷句的肯定確認語氣。 先秦漢語判斷句的最大特點:普遍?]有系詞。
例:南冥者,天池也。”“是社稷之臣也。”
後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語,而不是判斷詞。“是”在古代漢語裏本是壹個指示代詞,它的基本意思是“此”(這)。
可以充當句子的主語、謂語、定語等。 四、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形式:構成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條件是名詞性詞語直接充當謂語。
並且,可以在謂語後面用語氣詞“也”加強判斷語氣。還可以在主語後面用代詞“者”復指主語。
這樣,根據用不用“者”、“也”的各種情況來看,古代漢語的判斷句***有四種基本形式。 1、主語,謂語+“也”。
(“制,巖邑也。”) 2、主語+“者”,謂語+“也”。
(“兵者,兇器也。”) 3、主語+“者”,謂語。
(“兵者,兇器。”) 4、主語,謂語。
(“兵,兇器。”) 在判斷句的主謂語之間還經常出現副詞充當狀語。
例如,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 五、否定判斷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
這裏的“非”雖然可以譯作“不是”,但它的詞性為副詞,而不是系詞。又如用語氣副詞“則”、“即”、“誠”、“乃”等加強判斷語氣,用範圍副詞“皆”表示判斷的範圍等,也是判斷句常見的情況。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梁父即楚將項燕。”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個別帶動詞“為”的句子也表判斷,如:“余為伯??? 六、判斷句的表達功能 1、古代漢語判斷句的主語和謂語在句法上構成判斷關系,但在語義表達方面卻並不單壹,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表達功能有五種: (壹)表示類屬關系,即主語表達的人或事物屬於謂語所表達的人或事物的同類。
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仲弓父, *** 。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滕,小國也。(《孟子·梁惠王下》) (二)表示等同關系,即主語表達的人或事物就是謂語所表達的人或事物。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戰國策·趙策》) 梁父即楚將項燕。
(《史?·項羽本紀》) 余為伯倏,余而祖也。(《左傳·宣三年》) 這兩種判斷句不僅在句法上構成判斷,在邏輯上也構成判斷。
(三)表示比喻關系,即主語表達的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就像謂語表達的人或事物壹樣,如: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四)表示主語同謂語之間某種復雜的語義關系,即說話人把復雜的表達?熱藎?門卸暇淶男問獎澩鋶?恚?鄖蟠鐧角苛胰啡系謀澩鐨Ч?紓? 夫戰,勇氣也。
(《左傳·莊公十年》) 戰爭並不等於勇氣,但戰爭依靠勇氣。 主語和謂語在邏輯上並不構成判斷,用判斷句形式表達使主語和謂語之間的關系得到了充分的強調。
(五)謂語表示造成某種結果的原因。如: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
(《莊。
3.如何復習古代漢語
作為過來人,我給妳三條建議:
1、王力的《古代漢語》(四冊)主要復習文選,尤其是第壹、二冊。其中應選三五篇重點分析、吃透。
2、古代漢語常識部分最好是看郭錫良等編寫的《古代漢語》(上、中、下冊,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比較通俗有條理,便於自學。只有“古漢語雙賓語句”等郭編本沒有專門介紹的內容,才去看王本。
3、壹定要想法弄到妳準備報考的那個學校前三年的試題,了解分析壹下老師的出題風格和思路,熟悉題型,增強復習的針對性。
最後,祝妳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