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表在文言文翻譯

表在文言文翻譯

1. 文言文翻譯中表修飾的詞是什麽意思,怎麽翻譯

我想妳所謂的文言文翻譯中表修飾的詞應該指的是文言句中的定語、狀語等等句子成分吧,這些修飾成分對於正確理解文言文很重要。

例如“夫人將啟之。(左傳*隱公元年)”,此句中的“將”即是用來修飾動詞“啟”的狀語成分。

“將”這個副詞表明“啟(打開城門)”是個還未發生的行為,所以翻譯時候必須翻譯出來,否則理解上的偏差就大了,正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再舉壹例,如“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為學》)”句中的“欲”也是修飾成分,在句中做動詞“之”的狀語,全局翻譯為“我打算去南海,(妳看)怎麽樣?”。

若翻譯時丟掉了這個修飾詞,則整句的翻譯就錯了。 上面只談了正常狀語的翻譯。

文言文中還會常見到的壹種情況就是狀語後置,即狀語被放到了被修飾詞的後面。這種狀語多為表地點的,比如“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

(左傳*隱公元年)”翻譯時要把修飾成分,即表地點的介賓短語“於申”放到”謂語動詞“娶”之前,翻譯為“當初,鄭武公從申國娶了壹個女子,(後來被)稱作武姜。” 還有壹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名詞做狀語,如果妳發現壹個句子中主語後謂語動詞前還有壹個名詞,那麽這個名詞通常活用做狀語,用來修飾後面的動詞。

例如:壹狼犬坐於前。(蒲松齡《狼》)句中的“犬”即是名詞做了狀語,翻譯時壹定要譯為“像狗壹樣的”才準確。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豕人立而啼。”“相如廷斥之。”

(《完璧歸趙》)“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小石潭記 》) “蠶食鯨吞”、“狼吞虎咽”等等。

2. 於 在古文中的意思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於,於也。

象氣之舒。”本義為嘆詞,音xū。

“於”的其他虛詞義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讀yú。可用作介詞、連詞、助詞和語氣詞。

介詞“於”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現,西周以後,隨著介詞“於”的出現,“於”的壹些用法逐漸被“於”所代替,魏晉以後,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於”就很少出現了。“於”的連詞、助詞和語氣詞的用法只出現在先秦漢語中,漢代以後逐漸消失了。

[編輯本段]康熙字典 子集上二字部 於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