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九年級語文上冊《故鄉》教學設計

九年級語文上冊《故鄉》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小說人物的分析探討主題。

 2、把握文章對比的寫法。

 3、理解小說的細節描寫。

 4、把握小說中議論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

 ⑴ 通過人物的分析探討主題。

 ⑵ 把握文章對比的寫法。

 2、難點:

 ⑴ 理解小說的細節描寫。

 ⑵ 把握小說中議論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加粗字註音:

 秕谷(bǐ) 鵓鴣(bó gū) 顴骨(quán) 折本(shé)

 潺潺(chán) 伶仃(líng dīng) 恣睢(zì suī)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蕭索:荒涼、冷落的意思。

 家景:家庭的經濟狀況。也叫家境。

 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

 如許:如此;這樣。

 鄙夷:輕視;看不起。

 展轉: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地方。

 恣睢:放縱,兇暴。

 景況:光景、情況。本課指生活狀況。

 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愕然:吃驚的樣子。愕:驚訝,發楞。

 寒嘩:因受涼或受驚而身體顫動。

 松松爽爽:形容輕松爽快。

 3、通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本文選自《吶喊》,作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小說集有《吶喊》、《仿惶》、《故事新編》等。

 2、時代背景:

 1919年12月魯迅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目睹了在現實社會生活的重壓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鄉的人和事,十分悲憤,1921年1月便以這次回家的經歷為題材,寫了這篇小說。

 三、正課

 1、速讀全文,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全文***分三部分:

 第壹部分(從開頭到“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描寫了故鄉的蕭 條景象和“我”見到故鄉的復雜心情,並交代了“我”回故鄉的目的。

 第二部分(從“第二日清晨”到“已經壹掃而空了”)寫“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

 第壹層(從“第二日清晨”到“只是收不起錢來”)寫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沈浸在深深的悲涼之中;還寫與母親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層(從“妳休息壹兩天”到“我得去看看”)“我”回憶與少年閏土的友情。

 第三層(從“母親站起身”到“出去了”)導“我”見到了圓規楊二嫂。

 第四層(從“此後又有近處的本家和親戚來訪問我”到“已經壹掃而空了”)寫“我”見到了中年閏土。

 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完)寫“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但“我”並不因此消沈、悲觀,而是寄希望於未來和下壹代。

 2、提問:

 課文第1段寫了什麽?

 討論並歸納:

 開篇點題回故鄉。“嚴寒”寫回故鄉的季節;“二千余裏”寫“我”與故鄉相隔之遠;“二十余年”寫“我”與故鄉分別之久,故鄉到底變成什麽樣呢?第1段寫出我回故鄉急切心情。

 3、提問:

 第2段描寫了哪些景物,起什麽作用?

 討論並歸納:

 天氣陰晦、冷風嗚嗚的響、蒼黃的天、蕭索的荒村。寫出衰敗荒涼的農村景象,襯托“我”悲涼的心情。

 4、提問:

 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義?本段在文中起什麽作用?

 討論並歸納:

 第3段只有壹句話,先用壹個感嘆句“阿!”再用壹個否定的疑問句。這樣寫是因為故鄉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產生懷疑,但又的確是“我”的故鄉。對懷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復雜思緒,沈重的心情,為下文作鋪墊。在文章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5、提問:

 怎樣理解“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

 討論並歸納:

 說明“我”對故鄉還保持著少年時的美好記憶。

 6、提問:

 怎樣理解“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我 所感的悲涼”?

 討論並歸納:

 眼前蕭索的景象與“我”記憶中的故鄉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涼,只得自我安慰,實則流露出壹種憂憤之情。

 7、提問:

 第5段寫了什麽?

 討論並歸納:

 交代了此次回故鄉的目的。

 四、小結

 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寫了“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

 五、作業

 第壹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壹、給下列加粗字註音

 裝弶( ) 腳踝( ) 恣睢( ) 偶然( )

 嗤笑( ) 陰晦( ) 愕然( ) 顴骨( )

 二、描寫壹段妳的故鄉的景色

 第二課時

 壹、預習

 閱讀課文,填寫閏土形象對照表,看看閏土二十多年來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麽發生這麽大的變化?

 變化 外貌 動作、語態 對“我”的態度 對生活的態度 少年閏土 十壹二歲,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頸上套壹個銀項圈,有壹雙紅活圓實的手。 活潑剛健,動作幹脆利落,說話脫口而出,樸質、生動;有智有勇,熱情、純真。 “只是不怕我”,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希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 天真活潑,無憂無慮。 中年閏土 身材增加了壹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壹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提壹個紙包和壹支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顯得遲鈍麻木。 對“我”恭恭敬敬,稱呼“我”為老爺,和“我”之間隔了壹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悲哀、痛苦,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靈身上。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分析了小說的情節,理解了文章的梗概,並分析了第壹部分。這節課我們重點分析閏土、楊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

 三、正課

 1、提問:

 閏土是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作者運用對比手法,從不同角度寫了他的變化。請細讀課文、摘錄關鍵詞語道寫下邊的表格。

 小結: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閏土這個典型農民形象。少年閏土,天真活潑、無憂無慮,懂得很多生產知識,簡直是個小英雄;中年閏土,變得滿臉愁苦、麻木遲鈍,但善良忠厚、勤勞樸實。

 2、提問:

 閏土為什麽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

 討論並歸納:

 “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壹個木偶人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同時由於受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使閏土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

 3、提問:

 楊二嫂也是作者著力刻畫的壹個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作者也是通過對比,寫出楊二嫂的變化。細讀課文找出楊二嫂的肖像、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的關鍵詞語,分析壹下楊二嫂變成壹個什麽樣的人。

 討論並歸納:

 二十年前的楊二嫂:“終日坐著”人稱“豆腐西施”“擦著白,粉,顴骨沒有這麽高,嘴唇也沒有這麽薄”“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說明楊二嫂年輕漂亮,安分守己。

 二十年後的楊二嫂:“凸顴骨,薄嘴唇,50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壹個畫圖儀器裏細腳伶仃的圓規。”外貌描寫說明楊二嫂老醜而瘦。“不認識了麽?我還抱過妳咧!”“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語言描寫,表現楊二嫂勢利、尖刻。“迅哥兒妳闊了,搬動又笨重,妳還要什麽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語言描寫,表現楊二嫂貪婪的性格。“阿呀呀,妳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妳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擡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麽都瞞不過我。”壹旦討東西不成,便又開始造謠。表現楊二嫂尖刻、勢利的性格。“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壹毫不肯放松,愈是壹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錢……”語言描寫。表現楊二嫂尖刻、勢利的性格。“圓規壹面憤憤的回轉身,壹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壹副手套塞在褲腰裏,出去了。”動作描寫,討不來,又罵又偷。表現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那豆腐西施的楊二嫂,自從我家收拾行李以來,本是每日必到的,(貪婪)前天伊在灰堆裏,掏出十多個碗碟來,議論之後,使定說是閏土埋著的,他可以在運灰的時候,壹齊搬回家裏去;(賊喊捉賊)楊二嫂發現了這件事,自己很以為功,便拿了那狗氣殺,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著這麽高底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表現楊二嫂自私、貪婪。

 小結:通過削像、語言、神態、動作的細節描寫,表現了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的性格。

 4、提問:

 楊二嫂為什麽也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

 討論並歸納:因為農村小城鎮的破敗、貧困的生活,小市民市儈的惡習使楊二嫂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

 四、總結

 小說塑造的閏土和楊二嫂這兩個人物形象,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表現他們在二十多年裏發生的巨大變化,說明辛亥革俞前後農村生活的破產,農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窮困,以及封建社會傳統觀念對他們的精神毒害。造成人們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真切地抒發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熾熱感情。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壹、二、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①這來的便是閏土。*我壹見便知道是閏土,、又 不是我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壹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甲)[眼睛也像他父親壹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壹頂破氈帽,身上只壹件極薄的棉衣,渾身 sè suǒ( )著;手裏提壹個紙包和壹支長煙管、(乙)[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②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該怎麽說才好,只是說:“阿!閏土哥,──妳來了?……”

 ③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④我似乎打了壹個寒襟( );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壹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1、上文橫線上應填入的關聯詞是( )

 A、雖然,…但是 B、既然……那麽 C、即使……也 D、雖然…但

 2、上文中加橫線的語句,從修辭手法上判斷,應是( )

 A、甲句是比喻句,乙句不是比喻句。

 B、兩句都是比喻句。

 C、甲句不是比喻句,乙句是比喻句。

 D、兩句都不是比喻句。

 3、“這我知道”中的“這”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閏土歡喜的是________;淒涼的.是________。

 5、“老爺!……”閏土這樣稱呼“我”的原因是________。省略句是表示( )

 A、表示閏士見到少年的夥伴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B、表示閏土敬畏“老爺”不敢說話。

 C、表示閏土內心痛苦而無話可說。

 D、表示省略了閏土說的其他話。

 6、“我似乎打了壹個寒噤’表現了我的什麽心理,理解不當的壹項是( )

 A、恐懼 B、震驚 C、惶惑 D、詫異

 7、“我們之間已經隔了壹層可悲的厚障壁”“厚障壁”是指( )

 A、兩人外貌的巨大變化形成深厚的隔膜。

 B、二十多年時間的分別造成兩人之間的隔膜。

 C、兩人的經歷境況不同造成可悲的隔膜。

 D、社會上封建等級觀念造成兩人之間可悲的隔膜。

 第三課時

 壹、預習

 閱讀課文,理解“我”回故鄉心情變化過程,理解“我”這個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議論的句子。

 二、正課

 1、提問:

 在文中找出描寫“我”的心情的句子,試勾畫出“我”的心情變化脈胳。

 討論並歸納:

 (1)回故鄉──急切(2)見故鄉──悲涼 (3)憶故鄉──沈重、憂憤(4)憶閏土──高興、佩服、依依不舍(5)見楊二嫂──驚嚇、困窘(6)見閏土──興奮、驚異(7)離故鄉──侗然、氣悶、悲哀、希望

 2、提問:

 “我”是小說中又壹個重要人物。小說中的“我”並不等於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壹個人物。想想“我”是壹個什麽樣的人?

 討論並歸納:

 “我”二十多年前遠離故鄉,過著辛苦輾轉的生活。回到故鄉,看到故鄉的衰敗蕭索,看到故鄉人的生活窮困悲苦,看到故鄉人純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著美好的故鄉,“我”希望故鄉人過上新的生活。所以說“我”不是消沈的知識分子,而是壹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具有民主進步思想傾向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

 3、提問:

 “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這是為什麽?

 討論並歸納:

 因為“我”對故鄉的記憶與故鄉的現實相去甚遠,故鄉沒有給“我”留下好印象。

 4、提問:

 “我只覺得我四面有著木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向中的“高墻”指什麽?

 討論並歸納:

 指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淡隔膜。

 5、提問:

 “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討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麽樣的生活?

 討論並歸納:

 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6、提問: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為什麽“害怕”?

 討論並歸納:

 因為魯迅當時還是個進化論者,這種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只是“我”的理想,但怎麽實現,“我”無法回答,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實現,自然便害怕起來。

 7、提問:

 為什麽說“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

 討論並歸納:

 閏土的願望只是希望眼前能過上幸福生活,所以說“切近”,我的願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願望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所以茫遠。

 8、提問:

 課文再次出現海邊奇異的圖畫,表現了什麽?

 討論並歸納:

 海邊奇異的圖畫是“我”對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9、提問: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有什麽深刻含義?

 討論並歸納: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結尾充滿了哲理。它告訴人們: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奮鬥、追求,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並始終不逾地鬥爭、實踐,希望便“無所謂無”。人們都向著希望之路迅跑,就會迎來新生活。

 三、小結

 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同時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真切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希望有新生活的熾熱感情。

 四、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三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我躺著,聽船底爆爆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壹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麽。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壹氣,都如我的__________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___________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___________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裏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麽時候都不忘記。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麽?只是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

 1、在文中的橫線上填入適當的詞語。

 2、怎樣理解這三種生活?

 3、“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是指______的生活。

 4、“我想到希望”為什麽“忽然害怕起來”?

 5、第2段中兩個“偶像”分別是指_____和_____。

 6、第2段最後壹句兩個“願望”分別是指_____和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