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字的拼音qí。
最早出現於甲骨文,由“木”和“其”構成。“其”字表示幾案上有簸箕,整個字的意思是幾案上有像簸箕橫豎成行條紋的木制品。它指圍棋盤,引申表示各種棋。
字源演變
棋,甲骨文(木,小木塊)(其,箕筐)(雙手,抓持),造字本義:博弈玩具,在箕筐內投擲有不同記號的若幹小木塊,或手持盛有小木塊的箕筐不斷搖動,以小木塊記號的組合結果定輸贏。
隸書及楷書則又將篆文下形上聲的字形改為左形右聲的結構。在六書中,甲骨文字形屬於形聲兼會意;篆文及隸書、楷書的字形則屬於形聲。新中國成立後,“棊”和“碁”作為異體字並入了棋字。
康熙字典
又《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基。《集韻》根柢也。或作檱。《史記·律書》萬物根棋。
(棊)《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或作碁、櫀,通作棋。《說文》博棊。《徐曰》棊者,方正之名。古通謂博弈之子為棊。
又《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註》樗蒱馬也。
又《博物誌》堯造圍棊,丹朱善之。
又《劉向·說苑》雍周謂孟嘗君曰:足下燕居,鬭象棋,亦戰鬭之事乎。
中國棋文化推廣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棋文化的推動除了棋界人士的不斷努力外,還有壹點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應該有更多的企業認識棋文化,認同棋文化,最終把棋文化融入到企業文化的塑造之中。擁有人力物力資源話語權的企業,可以成為推動中國棋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棋者,奕也。下棋者,藝也。博弈是東方文化生活的重經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於壹般的消遣遊戲,還影響和陶冶著人們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審美趣味和思維方式。琴、棋、書、畫並稱中國四大傳統藝術形式,成為壹種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