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集的古體字

集的古體字

集的古體字:雧

早期的“集”字有多種寫法,商代甲骨文和商代金文都是鳥在樹上的象形,表示鳥停歇在樹上。簡體字形作壹只鳥(“隹”)在樹(“木”)上。古代隹、鳥難分,原本壹字,後來才分化成兩個字。

繁體字形作三只鳥在樹上(三隹為雥,已演化為兼表音的聲旁,雥與集聲韻並同)。繁體字形經戰國、《說文解字》小篆的發展,結構壹脈相承,楷書最後作雧。

簡體字形經西周到戰國時向兩個方向發展:壹個是會意結構,從壹隹在木上,最後被《說文》所采納,楷書作集;另壹個是形聲結構,字形在“集”字的基礎上增加了聲旁“亼(jí)”,“亼”或省作“人”。此結構沒被《說文》采納。現代以集為正體。本義是鳥成群聚集在樹上。

“集”本義是許多鳥兒聚在壹起棲息,《詩經·周南·葛覃》:“黃鳥於飛,集於灌木。”這裏“集”就是用其本義。推衍開來,凡物或人會聚壹處,都可叫“集”,因而“集”有引申義聚合、匯集。這個意義使用非常廣,“聚集”“雲集”“集資”“集郵”“集結”“集思廣益”等詞語都是用“會聚”義。

聚集、會合就是把原來分散的東西收集在壹起,因此,後來又把單篇的作品匯集成冊而出版的書籍叫作“集”,如《巴金文集》《茅盾文集》。

又如“集市”,集市之所以稱為集市,是因為十裏八鄉的人在某個特定的日子都趕到這裏交易。又因為市鎮往往是集市所在地,故市鎮也可稱“集”。如“集鎮”壹詞,又如以盛產燒雞聞名的江蘇符離集。

“壹集”即是冊或壹本。後來,某些篇幅較長的作品,裝訂成壹冊很不方便,就分別裝訂成若幹冊或本,這每本或冊稱為壹“集”;大的字典、辭書分為若幹部分,每壹部分也稱“集”。

如《康熙字典》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十二集;在現代,時間較長的電影、電視劇也分為若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