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桃字筆畫筆順

桃字筆畫筆順

桃字筆畫筆順:橫、豎、撇、點、撇、點、提、豎彎鉤、撇、點。

桃(拼音:táo),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最早見於金文。本義是果樹名,也可指桃樹的花朵或者果實,後引申指形狀像桃的其他果實,也可用來形容女子容顏。

形聲字。從木,兆聲。“兆”,甲骨文,從水、從二人相背,像大水至而人逃散,是“逃”字的初文;西周金文,戰國楚文字,所從“人”形均訛為“止”;秦漢文字則承襲商代文字,尚存二人相背形;遂為後世楷書所本(《說文》小篆“兆”旁稍訛)。

“桃”,果樹名。《廣韻·豪韻》:“桃,果木名。”《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史記·李將軍列傳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指桃樹的果實。

《說文》:“桃,果也。”《玉篇·木部》:“桃,毛果也。”《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急就篇》卷二:“梨柿柰桃待露霜。”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果也。《爾雅·釋木》:旄,冬桃。榹,山桃。《禮·月令》:仲春桃始華。《內則》:桃曰膽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靑滑如膽。

又桃諸。王肅雲: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術》: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禮·檀弓》: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執戈。《左傳·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災。《後漢·禮儀誌》:為桃印施門戸,以止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