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怎麽提高語文成績?

怎麽提高語文成績?

第壹招:反復咀嚼

就是把原來所有做過的習題訂成冊,重點在錯題上反復背誦,這是使基礎分數迅速提高的最有效途徑。壹種題型,每做三道題就認真總結壹次,再把總結出來的東西,通過做題印證壹下;並且定期將各種知識體系、解題思路與技巧在腦海裏梳理、過濾壹遍,記錄在案的“陷阱”與思維誤區,絕對不能放過。

第二招:選擇題是重中之重

壹定要在選擇題裏,針對自己的弱點,尋找突破。要想在語文上得高分,還得靠選擇題。選擇題的前三個題,壹定不能丟分。平時應註意搜集記憶模糊的字詞。如果把做過的所有關於讀音、錯別字、成語的正確寫法,整理在壹個本子上,每天打開本子,瀏覽壹遍整理的內容,經常橫向比較相近相似的音、字或成語,哪怕不刻意去背,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做題時不要壹味地求新、求奇,要註重題型的規範性。歷年真題是最好的樣題,要吃透。多思考出題者對選擇題的常考點,多比較幾份卷子的相似題,妳會有很大收獲。要在每天的反復總結中進壹步提高,保持不失分的感覺。對於古文復習,實詞虛詞是基本功,把壹類詞的常見解釋整理在壹起,縱向比較其差異,會發現用法也就那麽幾種,會有去粗求精的效果。在復習中強化自己的推斷思維,把握翻譯的基本原則。如果妳從現在開始準備,高考將會信心十足。

第三招:寫好作文四部曲

1.審題和點題最重要。記敘文的主題表達是比較含蓄的,壹定要點題。要使閱卷老師明白,妳寫的主題與作文試題有關。去年的作文題,有些考生就吃虧在這裏,寫記敘文,又老想著文學作品的主題應該含蓄的“戒律”,寫出的作文,讓閱卷教師反復辨認都難以確定是否與考題有關,這樣的作文,分數自然就高不上去了。

2.避免“參考”已經發表的文章,不要讓閱卷老師誤以為妳的文章是借來的。這裏的抄襲,其實就是背誦已經發表的文章。這類抄襲,不可能是壹字不差的“抄”,所以,只要判定兩者的主要段落壹樣,就能“定案”。

3.註意文章結構。壹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入題快,語言精致優美,方能達到開篇引人入勝的效果。要避免把文章分成開頭、中段、結尾三大段。中段最好分成若幹小段,不僅可以清晰表達妳的思路,也可有效減輕閱卷教師視覺、心理疲勞,使他們不至於影響打分的準確性。結尾要短小精悍,要有拓展或有回味。

4.在認真構思的基礎上落筆作文。認真構思,就是在落筆前壹定要有壹個構思過程,就是要列壹個簡單的提綱。列提綱是個構思過程,是在準確審題的基礎上,確立自己文章的主題,確定文體,從而構思好文章的整體框架。不經過這樣的過程,隨意落筆,常常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寫到後來甚至會出現湊字數或者字數過多的毛病,結構也難以完美。壹些作文,滿紙塗塗改改,或者在結尾時東拉西扯,或者寫完了,格紙還不夠,加壹段結尾寫到反面。。。。。。這些,都是沒有認真構思造成的,這樣將會影響得分,要特別註意。

名師:潘珠英

哈市第69中學語文教研組長、高級教師

現在許多考生壹頭紮進壹套套的綜合訓練題中希望熟能生巧,結果卻收效甚微。考生現在的復習時間短、任務重,要想快速提高語文成績還需找到妳木桶裏最短的那壹塊,即妳在歷次考試測驗中經常被扣分的那類題,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專項訓練。

註意加點成語運用。主要看它與原句的感情色彩是否壹致;與原句的觀點是否壹致;與原句所寫的人、事是否壹致;與原句的詞語意思是否重復。

註意古詩名句的鑒賞。對於古詩的鑒賞不應只停留在對詩句內容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上,還應註意詩句的獨特表現手法(寫作技巧)。例如2004年中考題的第7題,對於作者感情的體會在題幹中已經出現了,對於內容的理解也很容易,此詩就是寫雪景的。關鍵在於寫法,必須答出“以春花喻冬雪”這樣才能扣住題幹中的“構思新穎,聯想奇特”。例如2005年中考題的第5題對唐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分析錯誤的壹項就是考查學生對名句表現手法的掌握。很多考生在這個題上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詩作寫法。

註意審題。答題時要抓住題幹中的關鍵詞甚至於標點符號才能抓住采分點。例如2004年中考題的第14題和第22題:14題要求“概括”,所以很多考生直接抄中心句是錯誤的;22題要求“分別”,所以很多考生把兩處引用古詩的作用混在壹起來談是不應該的;再例如2005年中考題的27題:從選文看,我們應怎樣賞識他人?請選擇其中的角度,結合實際,談談妳的理解。這個題是兩問,可是有許多考生忽略了題幹中的問號,當作壹問來回答,結果失分嚴重。

註意答主觀題的方法。要有主旨,有層次,有文采。例如2004年中考題的23題,有位同學這樣回答:我喜歡秋天的落葉,俗話說,春花秋葉是最美的。秋天,那片片落葉,帶著收獲的滿足飄然而下,單純赤誠,優美恬靜,與空曠的天空和泛黃的大地構成壹支秋之舞曲。它時時激勵著我,要抓緊時間,充盈自己,否則當秋實綴於枝頭之時,就不會有自己的收獲。因此我最愛秋葉。緊張的考場之上,能寫出如此美麗從容的文字,積累自不必說,平時的訓練也是要有的。

註意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的區別。話題作文可以從話題的不同角度表達主題,材料作文的觀點必須和考題所提供的材料的內涵相壹致;話題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寫作的源頭,可不必拘泥於材料,而材料作文對於所給的材料壹定要用;話題作文壹般文體不限,可以根據考生的特長來寫,而材料作文往往以議論為主,除少數特殊規定外,大多數要寫成議論文文體。

快速提高語文成績有招法2006-11-11 07:16文是出了名的文火慢功,需要在長期的閱讀和閱歷中不斷開闊眼界提高境界。奢望立竿見影急功近利顯然不現實。但從應試抓分的角度說,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要是能夠針對考試強化訓練,引導孩子薄積厚發,短時間也能創造玉文奇跡。這裏以孩子就讀高三為例:

第壹,叫孩子把所有考綱明確要求背誦的課內的古詩文背熟寫準。背熟文學常識、常見字音字形字義,熟悉常用成語。爭取這類題目不丟分。可以有系統的,步步為營,各個擊破。比如每周掌握10個成語,記住10條文化文學常識、背誦14句古詩文、抄寫70個聲旁不表音的形聲字和形似字的字音、消滅70個容易寫錯的字形,進行強化記憶。

第二,可以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將最近幾年各地的結構清晰、語言流暢、形式新穎的優秀作文拿來讓孩子訓練模仿。盡可能讓孩子能寫出比較規範的作文。引導孩子多讀壹些勵誌類短文,比如《智慧背囊》《時文選萃》。針對當前作文人文化傾向,有意識地積累壹些小故事,哲理名言,諺語俗話。

第三,引導孩子舉壹反三,總結常見閱讀題型(例如"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排比的修辭效果" 等)的答題公式。

第四,精選規範試題,進行應試強化訓練。每周完成壹份綜合卷,每周訓練壹個考點(例如仿句、下定義、標點符號等),迅速提高答題技巧。

回答者:storywolfe - 助理 三級 12-17 15:06

鍛煉自己的語感,然後學會怎樣在文章中尋找答案(考試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中心(平時上課)

每周多練練筆隨便寫寫,收集素材

多看課外書(世界名著,中國名著,散文,小說,科學類的。總之涉及面廣壹點)

前些年,批判語文教學“滿堂灌”,確實改變了註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幾 年,語文教學又成了“終日練”,壹道道莫名其妙、玄而又玄的語知題,壹條條將融情 感、語感、文感於壹體的文章肢解而成的閱讀題充斥了語文課堂,學生完全成了教師操 縱下的機器人。記得魯迅、茅盾、巴金的原名、字號、籍貫、代表作的比比皆是,而拜 讀過《狂人日記》、《子夜》、《家》等名作的鳳毛鱗角;劃得清主、謂、賓的學生比 比皆是,而寫不通句子或句子幹癟貧乏的也隨處可見;說得出壹篇文章段落提綱、寫作 特點的學生比比皆是,而作文語無倫次,辭不達意的也絕非少數。如此舍本逐末的教學 ,何談真正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何談跨世紀壹代新人語文素質的提高?

語文能力,最簡單的就是表現在交往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這與語文學科的工具 性是完全統壹的。無論是口頭的說,還是筆頭的寫,無非是調動大腦中儲存的語言信息 ,按壹定的規律組織而成的。能否聽懂別人的話,能否在朗讀的過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 要點,也都是以自身語言儲存作為基礎的。很難想象,壹個對典故壹無所知的人,能真 正讀懂杜甫的詩、辛棄疾的詞;壹個對中國語言的瑰寶——成語壹竅不通的人,能充分 領略到魏巍、秦牧散文的魅力。就連思維、審美、鑒賞等壹系列心智活動,無壹不是以 語言的傳遞、轉換來完成的。語言是聽說讀寫的基礎、先導,這是毫無疑義的。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語文素質下降的關鍵,便是缺少語言這“米 ”。雖然教師在課堂上反復傳授做飯的方法,學生也銘記於心,並且能對蒸飯、煮飯、 炒飯說長道短,但他們仍然是無法做出飯來。

看來,語文教學的基礎環節,便是先幫學生找“米”。這“米”在何處?在於不斷 積累語言,不斷熟悉語言,真正把古今語言的精華據為己有。由此可見,語言積累是提 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可以設想,若沒有語言積累作為基礎,想提高語文能力,完全 是空中樓閣。

中學語文教學理應將語言積累作為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環節。教師要解放思想 ,排除顧慮,減少壹些不著邊際的講解,刪除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練習,淡化壹些僵死 的語法、文學常識的傳授,把教學的重點真正轉移到引導學生多讀點書,多背點範文、 多寫點文章上來,教師的思想轉變了,學生的意識增強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積累、掌 握便壹定會由少而多,聚沙成塔,為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強化熟讀背誦,在誦中積累語言。

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漢語詞匯豐富,運用 靈活,要使自己對語言的運用不假思索、得心應手,必須對語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復, 才能使語言文字的規律、含義、情味等在頭腦中固定下來,使大腦皮層的細胞之間,形 成牢固的聯系系統。熟讀和背誦便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由之路。強化誦讀的可行性和有 效性,已為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完全證明。古人為學,壹開始只是讀、背、頭腦裏只不 過裝滿了壹堆“死”的語言材料。書讀得多了,背得熟了,學生對書中的文與道似懂非 懂,憤悱在心了,教師才開始講解。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經過壹定的時間,就會產生 如朱熹所說的“豁然貫通”的效果,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的語 言材料壹下子活了。這種讀書方法看起來非常笨拙落後,其實,這正是符合漢語特點的 教學的高妙之處。很多專家都痛心於語文課堂很少聽到瑯瑯書聲,壹些範文佳作,雖經 語文教師二、三課時口幹舌燥的講析,但學生中難以將課文熟讀壹遍的卻大有人在。從 初、高中語文教材的背誦量來看,以初中教材(洪宗禮主編)第二冊為例,要求背誦的 課文及片斷,***1400多字,平均每天背誦12個字;高中教材(人教社)以第四冊 為例,要求背誦的涉及到4篇課文,***1600字,平均每天背誦不足14字。就是如 此低的要求,壹些學生也難以完成,這與我們古人“口舌成瘡”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我們強調熟讀背誦,就是要學生不能淺嘗輒止,而應把握實質將範文中的語句化為己有 。不僅如此,我們是否可以就現有教材,增加壹些熟讀背誦的課文或片斷呢?古代佳作 、現代散文是否可以多熟讀背誦壹些呢?巴金先生說過:“現在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 我的腦子裏面了。雖然我對其中的任何壹篇都沒有好好的研究過,但是這麽多具體東西 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麽回事。”(轉引自呂學洲《說背誦》。《語 文學習》1993年第9期)巴金先生的話給我們的啟發是很深的。

擴大課外閱讀,在讀中積累語言。

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少”字的含義有二:壹是讀的少,二是記住的少。 所以說話作文時便沒詞兒了。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 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 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可現今中學生課外閱讀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們整天被練 習壓得擡不起頭來,很少有學生光顧閱覽室,報廊、報架也形同虛設。這樣的現實,極 大地限制了中學生的語言積累。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 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級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 情有獨鐘。因為,只有“博覽”,才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且,在閱 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業已形成的聯系系統更為完 整、嚴密。基於此,中學階段能否從語文課中大膽劃出壹二節作為閱讀課呢?同樣,語 文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多作些課外閱讀講座,刺激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課 外閱讀如同吃飯、睡覺,不可或缺。當然,中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可能花過多的時間與精 力,不可能拜讀大部的文學名著,只能是見縫插針,只能選擇短小精悍的讀物,這就要 求語文教師精心指導,比如介紹課外讀物,指導課外閱讀筆記的記法,組織課外閱讀交 流比賽等等。

增加作文密度,從寫中積累語言。

毛澤東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熟讀背誦是 通過語言的輸入增加大腦皮層的語言信息,作文訓練則是調動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 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 作文是更高層次的積累語言。要使大腦內語言信息系統靈活自如地運轉,必須加大語言 周轉的密度。高中語文教學並未對此引起重視。重知識,輕作文是普遍現象,即就是作 文訓練也是以對準高考為目標,重審題立意,入格訓練,學生的作文大多是新八股,語 言貧乏,毫無生氣。這樣的訓練,只能使學生的大腦原本貧乏的語言中樞變得更為呆板 。“意無言則不行,言不暢則意不達。”有識之士認為目前中學生作文水平每況愈下, 並非危言聳聽。要扭轉這壹局面,加大作文的密度是其方法之壹。數理化學科能課課練 、日日練,作文為什麽不能?當然,這要註意兩點。壹者,加大密度並不是違背規律, 恰恰相反,而應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重點反復,難點強化;二者,加大密度並不是加 重負擔,教師必須沖破傳統的教學思路,從繁瑣的精批細改中走出來,在設計練習和講 評作文上花力氣。可以口頭與書面結合、片斷與成文結合、大作與小作結合、自由作與 統壹作結合,可以分步練、集中練,可以教師評、學生評,靈活多樣,不拘壹格。學生 在不斷運用語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澱,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不斷豐富了 自身語言。

誦讀、博覽、作文,三管齊下,三者又都以語言積累為軸心。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米”源充足,加之教師適當指點,何愁學生不能做出可口的飯菜呢?

參考資料:

/subject/chinese/article.php?article_id=200

回答者:音樂雪精靈 - 助理 二級 12-17 15:20

語文的關鍵在於閱讀能力的提高,壹提到如何提高閱讀水平,人們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讀。這當然沒錯,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讀也要講求質量。盲目無緒地亂讀未必就能提高閱讀水平。不少學生感到委屈,自己讀了不少文章,學了不少所謂技巧,可閱讀水平老提不高。

另壹方面,不少教師也對如何上好閱讀課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閱讀課上應當講些什麽。如果僅僅是把文章翻譯過來,那就成了翻譯課。如壹味講技巧,壹則閱讀本身並無太多技巧可循,二則易把學生引向投機取巧的歧途。

閱讀到底該如何學習呢?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我們的母語學習談起。我們在小學就把常用的漢字基本學完了,可我們初、高中還得學習語文。那我們在中學語文課上學了什麽呢?這個問題恐怕還壹時不好回答。但至少敢肯定,我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提高了。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母語水平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

學習母語如此,學習英語也是如此。我們在掌握基本語言後,必須學會脫離語言本身,我們首先要理解文章整體而非個別詞句。文章的體裁、內容可能千差萬別,但文章是人寫出來的,那就必定有壹定邏輯。詞句都不過是表象,而把握作者的意圖才是解題之關鍵。四六級考試都在向能力測試轉變,我們也必須擯棄單純強調應試技巧的老路。要想快速紮實提高閱讀能力,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壹.養成二次閱讀習慣,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很多書上要求學生學會分析文章的結構,其實就是要求學生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在平時練習中,學生做完閱讀,唯壹可做就是對答案,事實上,糾正答案後對文章的再次閱讀往往至關重要。第壹遍讀文章時,我們應當模擬考試的緊張氣氛,盡量高質快速。但,對完答案後,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再次閱讀文章。第二次閱讀文章我們的目的不在是獲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圖。我們必須帶著思考再次閱讀文章,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如果自己寫同樣題目或題材的文章,會采取何種文章布局?如我們自己設想的布局與作者不同,那麽具體不同之處在何處?這篇文章與以前讀過的同體裁文章相比,有何特點?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訓練不就成了精讀課了嗎?如果時間允許,二次閱讀成了精讀,又有何不可?講求速度的範讀是應試而用,要想真正培養邏輯推理能力,提高閱讀水平,還非精讀不可。文章的是永遠讀不完的,如果想著去讀200篇各種模擬閱讀題,倒不如踏踏實實讀50篇歷年真題。另外,地道的文章分析多了,對自己寫文章布局謀篇也不無好處。

二.自己學寫長句,克服長難句障礙

幾乎每壹篇閱讀,總有壹兩句長難句。有許多同學這樣分析那樣分析,可就分析不出什麽名堂。聽力好的同學不壹定發音好,可發音好的同學壹定聽力好。同樣,能寫出長難句的人當然不會怕什麽長難句。

同學們應當做的是找壹本好的語法書,認認真真學習句子結構那部分。英語的句子主幹往往並不復雜,只是其粘著修飾成分過多。我們壹開始應當學會如何寫出簡單的基本句型,然後再通過附加各種從句、插入語、非謂語形式,來逐步擴充句子結構。

分析長難句與擴充句子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我們必須壹步步“砍”去插入語、各種從句、非謂語形式,來獲得句子主幹。所以只要“欲簡之必先擴之”,我們與其尋求各種長難句分析法,不如先學會自己寫長句。

三.文章歸類閱讀,考前復習有奇效

閱讀文章成千上萬,如何從有限中把握規律才是關鍵。閱讀文章總是按照每套試題四篇文章分布,於是眾多學子也就按部就班。可是如果我們把自己讀過的所有文章按照主題分類,比如分為校園類、醫學類、家庭類、環境類等等,到了考前,再按類別復習這些文章,我們不僅能系統掌握某壹類別文章常用的詞匯,也能把握該類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出題規律。

最好的方法是,我們壹開始就制定分類標準,每做完壹篇文章就在其標題後或首句前註明文章的類別,這樣到了考前,歸納起來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