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郵政式拼音 對照表如下:
威氏拼音:nga,ngai,ngan,ngang,ngao,ngo,ngou;郵政拼音:a, ai, an, ang, ao, ngo,ow。
威氏拼音:ê,ngê, êi, ên, êng,êrh;郵政拼音:e,nge, ei, en,eng, erh。威氏拼音:tzǔ,ts`ǔ,ssǔ;郵政拼音:tsz,tze, sze。
威氏拼音:ch`a, ch`i , ch`o, ch`u, k`ai,p`an,t`ang,ts`ao;郵政拼音:cha,ki或tsi, cho, chu, kai,pan,tang, tsao。
郵政拼音(Postal Spelling System)是淸末到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實施前,郵電部門用來拼寫中國地名(郵政局所名稱) 的壹套羅馬(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稱之為“郵政制(式)羅馬拼音”,“羅馬字郵政(電)拼音”,或“郵政羅馬局所名”等,俗稱“郵政拼音”。
以郵政總局駐滬供應處(股)出版的LIST OF POST OFFICES(郵政局所匯編)中郵政制羅馬拼音作為拼寫中國地名的標準,用於郵電部門、海關、各種出版物及地圖等涉及到中國地名的拼寫,
特別是被使用拉丁字母的各國所采用,成為國際交流中拼寫中國地名的標準,在國內和國際上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實施後,特別是成為世界文獻工作中拼寫有關中國專用名詞和詞語的國際標準ISO 7098後,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地名逐漸取代了郵政拼音。
為區別民國十七年(1928年)由中華民國政府大學院官方頒布的“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Gwo yeu loma tzyh)”,本文中“郵政拼音”系指郵政系統用於拼寫地名(郵政局所名稱)的拼音方案;
拼寫出的地名(郵政局所名稱),沿用郵政總局駐滬供應處(股)出版的LIST OF POST OFFICES(郵政局所匯編)中“Romanised”的譯名“羅馬局所名”。
郵政拼音常常被誤認為是英文或威妥瑪拼音。首先不是英文,其次和威妥瑪拼音也有不同之處。郵政式拼音是在“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基礎上做了部分修改和調整,是當年郵電部門用來拼寫中國地名統壹規範的羅馬字母拼音方案。
郵政拼音何時應用於郵政系統,現在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中464頁尹斌庸先生對“郵政拼音”的解釋:1906年春在上海舉行了“帝國郵電聯席會議”,對中國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寫法進行統壹和規範。
會議決定,基本上以翟理斯所編《華英字典》(1892年上海初版)中的拉丁字母拼寫法為依據。翟理斯式拼音實際上也是威妥瑪式拼音。為了適合打電報的需求,會議決定不采用任何附加符號(例如送氣符號等)。
這段文字被廣泛引用解釋郵政拼音的由來與應用。可是並沒有提到對中國地名拉丁字母拼寫法進行統壹和規範的原因,參會的人員和會議具體內容等。
對於這次會議,沒有看到國內報刊書籍的報道和記載,華盛頓郵報1906年9月12日的壹篇簡訊對這次會議有個簡單的報道:紐約9月11日-西方聯合電報總局收到來自上海中國電報總局總辦周萬鵬的壹份電聯。
1906年8月1日文:受中國郵電發展趨勢之影響,將羅馬化中國城市名稱形成統壹體系已迫在眉睫,對此設立壹個特別委員會來運行,委員會由中國電報總局周萬鵬,和F.N.Dressing, 中國海關的H.B.Morse,和W.Bright,中國郵政的Count de Calembert,和H.W.Frazler, 海關巡工司W.F.Tyley組成。
經過各方壹致努力,適用於所有中國地名和電報站的羅馬化拼寫系統被采用,未來中國各地郵政局所和電報局將應用統壹的羅馬化地名。(附華盛頓郵報-1906年9月12日報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