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給他的兒子取名為鯉的原因是孔子的兒子出生時,魯國的國君魯昭公送了壹條大鯉魚給孔子。
孔子與亓官氏結婚後,第二年就生了壹個兒子。由於當時孔子的聰明好學、精通禮樂和聖人之後的名聲,已在魯國廣為人知,以至於孔子生子的消息驚動了魯昭公,魯昭公便派人送去壹條鯉魚以示慶賀。
年方20歲的孔子以國君賜魚為莫大的榮幸,借此給自己的剛出生的兒子取名曰鯉,字伯魚。據錢穆先生考證,古代國君和諸侯賜予下屬禮物的情況經常出現,可能是正逢魯國國君以捕魚為樂,孔子可能以士的身份為國君服務,得到了國君的賞賜,正巧碰到孔鯉降生。
孔子與兒子孔鯉的故事:
孔聖人有很多學生,有壹個叫陳亢。有壹次,他看見老師和他的獨子孔鯉在講話,因為離得太遠,聽不清講什麽,他的心裏就很好奇。又有壹次,他看見了老師在單獨教訓兒子,老師神情嚴肅。這回他腦洞大開,認為老師在給他的獨子開小竈,對他們這群弟子留了壹手。陳亢是壹個憋不住的人,他直截了當地問了孔鯉。
孔鯉說,他經過庭院的時候,看見父親,父親問他有沒有讀過《詩經》(創作年代為周朝,作者為佚名,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知道兒子沒讀的時候,就說,讀好《詩經》就能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壹次,他也是在庭院裏遇到了父親,父親問他有沒有讀過禮記,知道他還是沒讀的時候也沒有生氣,學好了禮記,就能懂得做人的道理。
陳亢壹聽,原來自己誤解老師了,老師沒有藏私。陳亢壹掃陰霾,變得高興起來。對孔鯉說通過與他的交流知道了三件事,壹是要學好《詩經》,二是要學好《禮記》(創作年代為西漢,作者是戴聖),三知道了老師是光明磊落之人,對自己的兒子與學生壹視同仁。在這個故事中,後人就總結出了孔鯉過庭這壹典故,也把鯉庭看作教育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