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聲。本義:表示禁止的詞。相當於莫、勿、不要
毋從俱死。——《史記·項羽本紀》
2 同“無”。沒有。與“有”相對。
如:毋幾(沒有希望);毋何(沒有別的事);毋我(無私見);毋度(沒有節制)
3 相當於“沒有誰”或“沒有人”
毋敢夜行。——《史記》
4 助 用於句首
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左傳》
5 毋寧
wúnìng 不如
與其固守,毋寧出擊
6 毋庸
wúyōng無須
毋庸諱言
以後不懂的可以查這個字典~~/
2. 文言文中,毋:不要,的詞性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的詞性,當做不要講的時候,應該是作為副詞。
毋
wú
副詞
(形聲。“母”省聲。毋、母古本為壹字,後分化禁止之詞,乃加壹畫以別之。本義:表示禁止的詞。相當於莫、勿、不要)
同本義〖don't〗
毋,止之也。——《說文》
毋,止之辭。——《廣韻》
毋者,禁之也。——《論衡·譴告》
毋不敬。——《禮記·曲禮上》
毋吾以也。——《論語·先進》
毋從俱死。——《史記·項羽本紀》
毋內諸侯。
毋妄發。——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毋多談。
又如:毋或(不可);毋多(不作他計);毋己(不得,不能);毋違(不得違誤);毋令逃逸;毋自欺
不〖no〗。表示否定。如:毋事(不事,不從事);毋須(無須,不必);毋庸諱言
無〖nothing〗
身自持築臿,脛毋毛。——《史記·秦始皇紀》
又如:毋害(無比)
姓
毋
wú
動詞
同“無”。沒有。與“有”相對〖nothave〗。如:毋幾(沒有希望);毋何(沒有別的事);毋我(無私見);毋度(沒有節制)
毋
wú
代詞
相當於“沒有誰”或“沒有人”〖nobody〗
毋敢夜行。——《史記》
毋
wú
助詞
用於句首
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左傳》
滿意請采納!
3. 毋古文裏念什麽毋:wú
有“不”、“不要”等意思。另有姓氏毋姓。
毋,止之也。——《說文》
毋,止之辭。——《廣韻》
毋者,禁之也。——《論衡·譴告》
毋不敬。——《禮記·曲禮上》
毋吾以也。——《論語·先進》
毋從俱死。——《史記·項羽本紀》
[動]
同“無”。沒有。與“有”相對。如:毋幾(沒有希望);毋何(沒有別的事);毋我(無私見);毋度(沒有節制)。
[代]
相當於“沒有誰”或“沒有人”。
毋敢夜行。——《史記》
[助]
用於句首。
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左傳》
摘自《百度百科》‘毋’字詞條。
4. 古文 毋擇失鵠 翻譯出自 《說苑》卷十二 奉使
毋擇失鵠 翻譯---------- 魏文侯安排他的門客毋擇送壹只天鵝給齊侯。毋擇在路上弄丟天鵝,僅僅獻了壹只空籠子。毋擇進見齊侯說:"我們國君讓使臣我來送天鵝給您。(結果)半路上天鵝又餓又渴,我放它出來讓它喝點水吃東西,它壹飛沖天不再回來了。我心想不是沒有錢來再買壹只天鵝,只是覺得哪有作為自己君主的使者,卻怎麽可以輕易地改變他的禮品呢?我也想過不是不能拔劍自刎,讓自己的屍肉腐爛骨頭暴露在荒郊野外裏,(但這會使人以為)我的君主看中禮品輕視謀士;.我也想不敢逃到陳國或者蔡國之間去,不願意因此斷絕齊魏兩國君主的外交往來。所以我不願愛惜自身的生命以此來躲避死亡的處置,因此把空籠子帶來獻給您,聽憑君主您用刑具處死我。"齊侯很高興,說:“我今天聽到妳的這番話,(覺得)比送給我天鵝讓我受益多了。我在都城外有地百裏,願意把這塊地送給妳作為妳的封地.。”毋擇回答說:“哪聽說過有做為君主的使臣輕易改變君主的禮品卻又收友鄰國家國君(這裏是齊侯)的贈送的封地呢?”於是走出宮門不再返回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