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1978年初版,1983年和1996年曾出版過兩部修訂本,2002年出版增補本,目前最新版本是2005年版(第五版)。
原版所收詞目,包括字、詞、詞組、熟語、成語等***五萬六千余條。2005年的修訂從1999年開始,歷時6年,是歷次修訂中修訂幅度最大的壹次。第5版***收字、詞、詞組、成語和其他熟語65000余條,基本上反映了當前現代漢語詞匯的面貌,能夠滿足讀者查考的需要,這次修訂重點體現在四個方面:
壹、增收新詞。在1996年修訂本的基礎上***增收新詞語6000余條,範圍涉及語文、政治、社會生活、科學技術等諸方面。增收新詞堅持既慎重又積極的原則,把已經在社會上廣泛使用的或有影響力、有生命力的新詞語及時收進詞典。比如“體認”、“願景”、“和諧社會”、“丁克家庭”等都已收入。尤其從“體認”、“願景”的收入,我們更可以窺見編者積極的態度。這兩個詞,出現在今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和連戰先生會談的新聞公報中,見諸媒體已是4月30日,而《現漢》第五版開印時間是5月2日。盡管如此,編者還是趕在開印前,把這兩個“壹夜走紅”的詞收進了詞典。
二、刪減舊詞。***刪減舊詞約2000余條。原則是刪去那些過於古的、舊的、偏的和“方”的詞語。包括純文言詞,使用地區狹窄的方言次,過時的音譯詞,反映過時的事物、現在已經不再使用的詞等幾個方面。例如方言“撒丫子(放開腳步跑)”。
三、修改釋義和例句。對釋義、例句逐條作審查,對壹些條目作必要的修改。主要包括三種情況,詞義發生變化、詞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發生了變化、原來的釋義不夠準確或完善。例如“淘汰”,原註為“去壞的留好的;去掉不合適的,留下適合的”,這個釋義中的“留好的、留下適合的”都是羨余成分,現在修改為“在選擇中去除(不好的或不合適的)”,更加準確了。
四、全面標註詞類。呂叔湘先生主編《現漢》時,想區別單字能不能用,也就是分別詞和非詞,為此標註詞類,但壹直沒做成。這次修訂,後繼者完成了他的心願。比較細致地區分了詞與非詞,對詞類作了比較精細和系統的標註。
《現代漢語詞典》是由國務院下達編寫指示,由國家級學術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寫的以推廣普通話、促進現代漢語規範化為宗旨的工具書,是我國第壹部規範型現代漢語詞典,其權威性、科學性至今無出其右。它的兩任主編呂叔湘和丁聲樹,皆為享譽中外的語言學家,它的審訂人員均為國內壹流的專家和學者。《現代漢語詞典》1956年由國家立項,1958年6月正式開編,1960年印出“試印本”征求意見,1965年印出“試用本”送審稿,1973年內部發行,1978年第1版,1983年第2版,1996年第3版,2002年第4版,2005年第5版。五十年來根據語言發展變化和國家頒布的新的語文規範不斷精雕細琢,與時俱進,至今已印行4000多萬冊,深受海內外讀者的歡迎。曾經榮獲第壹屆國家圖書獎,第二屆國家辭書獎,國家社會科學類著作最高獎——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壹等獎。
《現代漢語詞典》總結了20世紀以來中國白話文運動的成果,第壹次以詞典的形式結束了漢語長期以來書面語和口語分離的局面,第壹次對現代漢語進行了全面規範。《現代漢語詞典》在辭書理論、編纂水平、編校質量上都達到了壹個新高度,是辭書編纂出版的典範之作。它的發行量之大,應用面之廣,為世界辭書史上所罕見;它對現代漢語的統壹與規範,對研究、學習與正確應用現代漢語,對擴大我國與世界各民族的交往,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現代漢語詞典》的權威性主要源於它擁有兩位學術成就極為卓越的主編、國內頂尖水平的審訂者。
它的兩任主編呂叔湘先生和丁聲樹先生均為享譽中外的語言學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在普通語言學、漢語語法、文字改革、音韻、訓詁、語法、方言、詞典編纂、古籍整理等眾多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呂先生主持《現代漢語詞典》編纂工作四年多,確定了編寫細則,完成了“試印本”,為《現代漢語詞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丁先生主持《現代漢語詞典》編輯定稿工作十幾年,在“試印本”的基礎上,對詞典字斟句酌,苦心孤詣地進行修改、完善,將其全部身心都獻給了這部詞典。
它的審訂人員均為國內頂尖水平的語文大家。如王力,北京大學教授,其《漢語史稿》《中國現代語法》等早已成為語言學經典,煌煌巨著《王力文集》二十卷奠定了其語言學壹代宗師的地位;黎錦熙,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曾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總主任,主編有民國時期影響很大的《國語辭典》等,其名作《新著國語文法》曾影響了好幾代語言學者;魏建功,北京大學教授,曾兼任新華辭書社社長,主編我國第壹部新型的規範性字典《新華字典》,在音韻、文字和古籍整理方面貢獻卓著。其他如陸誌韋、李榮、陸宗達、葉籟士、葉聖陶、周定壹、周祖謨、石明遠、周浩然、朱文叔等,2005年第5版的審訂委員曹先擢、晁繼周、陳原、董琨、韓敬體、胡明揚、江藍生、劉慶隆、陸儉明、陸尊梧、沈家煊、蘇培成、王寧、徐樞、周明鑒等,都是造詣很深的語言學和辭書學權威專家。
正是由於有呂叔湘、丁聲樹兩位先生的先後主持,有壹批具有頂尖水平的語文大家進行審訂,貢獻才智,《現代漢語詞典》的整體水平才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收詞、註音、釋義、用例等方面,都取得突出的、開創性的成就。
《新華字典》是我國第壹部現代漢語字典。從1953年出版至今,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10余次大規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 《新華字典》第十版日前出版發行,首批印刷100萬冊。第十版的發行將使《新華字典》的總發行量突破4億冊,成為迄今為止世界出版史上字典的最高發行量。
《新華字典》走過了50年的歷程,它的十個版本不僅體現了不同語言文字的變化,也折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特征。 翻開第壹版,那濃濃的古舊書籍的味道撲面而來,書的裝幀設計還是線裝書的樣式,裏邊的字體都是繁體字和數量繁多的生僻字。最為特殊的是,它的檢字手段還是民國時期創立的音標。上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還沒有公布現代的漢語拼音。然而讓人感到親切的是,這本字典幾乎每壹頁都有圖畫,動物、植物,建築、各種當時的農業和工業機械都繪制得栩栩如生。詞典專家說,在書籍和紙張珍貴的年代,那可是當時的壹本小百科全書。
後來的幾個版本,都反映了各個時代的語言和社會互動發展的軌跡,比如印刷和包裝逐漸精良,字體的樣式逐漸豐富,而詞義和解釋的修改也日漸豐富。六七十年代的版本,各種“主義”和“思想”的詞匯特別多,社會變遷新出現的詞匯也多起來;70年代的版本,出現了簡化字;八九十年代則大量收錄了經濟、法律、技術的詞匯,最新版則增加了手機、呼機等100多個新詞語,而且新版裏的字,基本上均為簡體漢字,但是為了保留我們的文化,在有繁體字的漢字旁,很多都有繁體字,便於人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