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ánlí
樊籬(樊籬)
1.籬笆,柵欄。 清 曹寅《瓶菊》詩:“樊籬方集霰,高枕悟黃農 。”
2.引申為限制、束縛。王蒙《火之歌》六:“四月壹日, 石頭城的每壹塊石頭都在噴火,怯懦和奴性的樊籬焚毀了。”
3.比喻領域,範圍。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六章二:“ 司馬遷是董仲舒 的學生…… 司馬遷 的思想有不少突破了他老師的樊籬。” 於文祖《<詞詮>重印說明》:“然而,楊氏的觀點和方法,根本上並沒有越出王引之的樊籬。”
樊 fán
〈名〉
(1) (形聲,棥聲。“棥”意思是籬笆,在字中也具有表意作用。本義:籬笆)
(2) 同本義 [fence]
營營青蠅,止於樊。——《詩·小雅·青蠅》
折柳樊圃。——《詩·齊風·東方未明》
莊周遊於雕陵之樊。——《莊子·山木》
(3) 又如:樊棘(荊棘籬笆);樊鹿(樊籬中的鹿);樊圃(有籬的園圃)
(4) 關鳥獸的籠子 [bird or beast cage]
澤雉十步壹啄,百步壹飲,不蘄畜乎樊中。——《莊子·養生主》
(5) 又如:樊檻(囚籠)
(6) 領域;範圍 [field]
蓋學雖粗涉其樊,其為說不能無弊而已。——清· 方苞《內閣中書劉君墓表》
(7) 旁,邊際 [side]
夏則休乎山樊。——《莊子·則陽》
(8) 古地名 [Fan city]
(9) 春秋周京都轄邑,壹名陽樊,在今河南省濟源縣東南
(10) 樊城的簡稱。其城在湖北省襄樊市
(11) 姓。如:樊素(白居易家的歌妓。因善歌,有樊口之稱)。樊噲(漢時劉邦的勇將,曾多次以勇力使劉邦脫險)
詞性變化
◎ 樊 fán
〈動〉
(1) 築籬圍繞 [fence]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詩·齊風·東方未明》
(2) 關在籠中 [cage]。如:樊縶(拘系於籠中)
◎ 樊 fán
〈形〉
(1) 紛雜 [confused]
樊然淆亂。——《莊子·齊物論》
(2) 又如:樊亂(樊然。紛亂);樊縈(紛繞)
常用詞組
◎ 樊籬 fánlí
[fence;(fig) barriers;restriction] 籬笆,比喻對事物的限制
沖破舊的樊籬
◎ 樊籠 fánlóng
(1) [bird cage]∶鳥籠
(2) [deadening confinement in art,literature;place of confinement as a bird cage]∶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籬
籬 lí
〈名〉
(1) (形聲。從竹,離聲。本義:籬笆)
(2) 同本義。用竹、葦或樹枝等編成的蔽障物,以保護場地。也說“笆籬”[fence]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晉· 陶潛《飲酒》
庭中始為籬。——明· 歸有光《項脊軒誌》
(3) 又如:樊籬(籬笆);籬子(即籬笆);籬花(籬菊。籬下的菊花);籬門(竹籬的門);籬陌(籬邊和田頭);籬垣(用竹籬做成的墻垣);籬根(竹籬近地處)
(4) 笊( zhào)籬 [a bamboo,wicker or wire strainer],用竹蔑、柳條、鐵絲編成的杓形用具,能漏水,用來在湯裏撈東西
常用詞組
◎ 籬笆 líba
[hedge;hedgerow;bamboo or twig fence] 用竹子或樹枝等編成的柵攔
◎ 籬落 líluò
[bamboo or twig fence] 籬笆
村莊籬落
◎ 籬墻 líqiáng
[watted wall] 用密植的竹子、樹木或交叉的枝條等做成的墻垣
◎ 籬雀蛋色 líquèdànsè
[hedge-sparrow egg] 壹種比玉石綠色黃而且稍淺的淡綠色至淺黃綠色
◎ 籬柵 lízhà
[hedge] 籬笆和柵欄
◎ 籬障 lízhàng
[watted wall] 指籬笆壹類蔽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