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有人能給我解釋壹下什麽是東巴話嗎?

有人能給我解釋壹下什麽是東巴話嗎?

擁有約30萬人口的納西族,在中國50多個民族中並不是壹個大民族,但其東巴文化享譽海內外,引起了世人的興趣和關註,成為麗江旅遊探索的熱點之壹。東巴文化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壹樣,也是壹種宗教文化,也就是東巴文化,也是壹種民俗活動。東巴教是納西族的原始多神教,信奉萬物有靈論。是在納西族本土文化——巫文化和後來傳入麗江的藏族“苯”教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祭司叫東巴,翻譯過來就是智者。這些“智者”學識淵博,能畫能唱能跳,天文地理、農牧醫藥、禮儀知識都有。他們用來寫經書的文字是壹種叫做“東巴文字”的古文字,這種文字“專事象形,人畫人,物畫物,以為書為行”。他們是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人和傳播者。換句話說,東巴文化是代代相傳的納西古文化。東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東巴經書、東巴繪畫、東巴音樂和舞蹈等。其中,東巴象形文字被認為是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東巴文化作為壹種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極大關註和重視。近百年來,法國、英國、美國、俄羅斯、德國、挪威、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波蘭等國的學者紛紛前來搜集、調查和研究納西族的東巴文化。第壹個讓世界了解納西族東巴文化的人是法國人泰隆·拉科佩蘭。他在《西藏附近的文字起源》壹書中收錄了壹份東巴象形文字經文,該書於1894年在倫敦出版。1913年,法國學者BOCOT教授整理出版了他收集的關於納西族東巴語的書籍《LESMSOS》。在眾多研究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學者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中國學者李林燦和美國學者洛克。臺灣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林燦先生,原本從事繪畫藝術,當他來到納西族聚居的麗江玉龍雪山,接觸到納西族東巴文化後,毅然放下畫筆,研究東巴文化,並寫出了《象形文字詞典》、《註音字詞典》、《研究文集》等壹些重要著作。美國學者洛克於20世紀20年代來到中國研究植物。他在納西地區生活了20多年,收集了大量的東巴文化資料,撰寫了許多關於東巴文化的書籍,其中《納西語英百科全書》(第壹、二卷)成為研究東巴文化的重要書籍。洛克被譽為西方研究東巴文化的鼻祖。20世紀80年代以來,湧現出壹大批青年學者,出現了研究納西東巴文化的熱潮。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壹個國際化的納西東巴化學正在形成。東巴經是東巴文化的核心和內涵。在研究東巴文化的過程中,國內外學者也收集了相當數量的東巴經文作為研究資料。目前,世界上大約有3萬部東巴經。其中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收藏約1萬冊;臺灣省、南京、北京、昆明、麗江、中甸等地藏書2萬冊。除了中國,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東巴經書收藏。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和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共有7836冊。

因為東巴經是用原圖象形文字寫的,壹般人不容易解讀,所以東巴經壹直被認為是“天書”。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了翻譯東巴經典的工作。在東巴先生的配合下,該所科研人員經過十余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納西東巴古籍翻譯註釋全集》的翻譯項目,譯本已由雲南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它的出版將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這壹神秘的東巴文化,也將對納西東巴化學的形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納西族的東巴經有500多卷,700多萬宇,[1]全部用象形文字寫成。這種象形文字在納西語裏叫“森吉魯”,意思是“木石的痕跡”,或者翻譯成“木石之字”,意思是看起來像木石之字。這種文字起源於圖畫,壹直保持著圖畫的特點,只是約定俗成地成為了壹種文字符號。它在麗江、中甸和未夕縣的納西族地區已經使用了十多個世紀,國內外也有許多關於納西象形文字的著作。《東巴經》記錄了反映納西人遠古時代生活的神話,數量之多,質量之高,令人驚嘆。他不僅對後來納西族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極大地豐富了祖國各民族的神話寶庫。很多神話篇幅都比較大,比如《創世紀》、《黑白之戰》等。[2],都是2000多行。從這些神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納西族特有的各種神,如天、地、日、月、星、善、惡、男、女神、雷神、風、雲、山、水、土、石、鐵、智慧、靈巧、善良、豐饒等神。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怪物。在這個神的世界裏,不僅各種神的形象千差萬別,而且神的行動也有不同的機智,可見神話的絢麗多彩。

麗江是中國納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國唯壹的納西族自治縣。它是雲南省獨特的旅遊景點。與自然環境融為壹體的麗江美麗的自然景觀和古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獨特而豐富的納西東巴文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擁有約30萬人口的納西族,在中國50多個民族中並不是壹個大民族,但其東巴文化享譽海內外,引起了世人的興趣和關註,成為麗江旅遊探索的熱點之壹。

東巴文化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壹樣,也是壹種宗教文化,也就是東巴文化,也是壹種民俗活動。是東巴代代相傳的納西古文化。東巴教是納西族的原始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是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者,翻譯過來就是智者,是納西族的最高知識分子。大多集歌、舞、經、書、史、畫、醫於壹身。換句話說,東巴文化就是在東巴代代相傳的納西古文化。

漓江東巴文化學者衛蘭說:“東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包括東巴經、東巴畫、東巴舞、東巴樂,以及東巴中的各種道場,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民族心理素質的內涵。所謂東巴文化,就是指這樣的文化體系。”東巴文

東巴文字圖片東巴文字是壹種非常原始的象形文字。從文字形態的發展來看,甚至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的符號圖像寫在木頭和石頭上,然後這些符號圖像寫在紙上。因為東巴掌握了這種文字,所以叫東巴。東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東巴文字中有1300多種象形文字* *是書法和繪畫的結合體,線條流暢,筆法簡練,色彩鮮艷,很多東巴文字目前仍在使用這些文字。東巴的意思是智者。千百年來,東巴人著書立說,在繼承東巴教義的同時,吸收融合了歷代文化成果,撰寫了兩萬多卷、壹千多部上千萬字的東巴典籍。東巴典籍的領域相當豐富,包括天文地理、宗教哲學、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氣象歷法、生物醫學、農牧、兵器礦山等。它從多個角度表達了古納希人對自然界的認知和對人類文化的總結。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的積累,它已經成為納西族古代社會的大型百科全書和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衛蘭說:“東巴文字基本上是壹樣的,因為人類創造的尊重意識,或者說是模仿。文字無非是記錄語言的工具。當人們觀察事物時,他們會記錄下來。剛開始的時候,有圖。現在我們東巴語裏有很多圖畫文字。壹張圖片就是壹個故事,壹個固定的內容。妳看這張圖就知道它指的是什麽了。所以,因為圖畫文字,人們在觀察,比如我們的漢字,因為他們看的是平原裏的‘山’,那是山。有三座山,但是納西族人住在山裏,他出門就是壹座山,所以他創造文字的時候,只有壹座‘山’,就是這個意思。像漢字的門,有兩個門,而納西族只有壹個門,所以他在造字的時候看到的只有壹個門,這和他所處的環境有關,所以他在造字的時候把看到的都畫出來,漸漸的就用圖畫了。用漢人的話說,我們叫書畫同源。”

關於東巴文字的形成,眾說紛紜。壹種認為東巴文字還處於原始書寫階段,只用象形手段;另壹種認為他已經開始使用外來詞、象形文字等。,並已從象形字演變為象形文字;另壹種認為東巴文字是介於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間的符號系統;甚至有壹種觀點認為,東巴文字可以分為三類: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和音標。

隨著納西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明末清初,麗江的壹些東巴創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是東巴什羅後裔創造的文字,格巴文是東巴的轉化和發展。

壹點點知識:納西人自稱“納”、“納西”、“納如”。晉唐史籍稱“摩莎”或“摩梭”。分布於雲南麗江、中甸、未夕、寧蒗,四川鹽源、延邊、木裏。該語言屬於漢藏語系或藏緬語系彜語支。